【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南发展成就巡礼·
图① 2017年9月15日,俯瞰永吉高速公路石家寨互通。当天,永吉高速古丈至吉首段建成通车。古丈县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至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图② 2017年9月14日,绿色环抱的十八洞村干净整洁。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图④ 8月11日,俯瞰湘西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于2004年7月开工建设,经过10余年的“产城融合、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已逐渐成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雨花特产。 刘振军 摄
图⑤ 8月4日,花垣县双龙镇岩锣村文化广场,当地妇女村民在表演苗族鼓舞。 龙艾青 摄
图⑥ 1月23日,凤凰县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苗族搬迁户在参加同康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岗前就业技能培训。
图⑦ 7月7日,凤凰县禾库镇禾库安置区,中国凤凰“六月六”禾库苗歌会暨帐蓬美食节举行,苗族同胞身着盛装共同庆祝苗族传统节日。
2017年3月27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民在采摘春茶。该村种植茶叶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湘西黄金茶的主要种植地。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秋天,湖南西部雄奇壮观的武陵山层林尽染,似一幅巨幅山水画。操着各地方言的游客们,或开着车子穿行在高山峡谷茂密林间,享受着高含量的负氧离子;或漫步在古老村寨的石板路上,陶醉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活着300万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过去,这里山高路远,偏僻闭塞,贫穷落后,匪患严重,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剿除匪患、大搞建设、消灭贫困。如今,湘西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秋收季节,记者穿行在湘西州土家苗寨,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为中国领导下的湘西州发生的奇迹而惊叹。
9月20日,是湘西州州庆日,加上国庆节临近,本来游客就多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这天游客更多。“我们村干部和很多村民都没有休息,在疏导交通、搞好服务,让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乐呵呵地说,如今,十八洞村不仅脱了贫,还成了热门景点——精准扶贫学习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八洞村成为“精准扶贫”首倡地。
5年多来,湘西州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实施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十项工程”,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好路子。
2014年至2018年,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87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3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1110个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是湘西州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湘西州也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范之一。
目前,湘西州形成了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蔬菜、油茶、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8大特色农业产业,建成万亩精品农产品园24个、千亩标准园316个、融合示范区16个、田园综合体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贫困村1053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覆盖贫困村729个,50.88万贫困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76.8%的贫困人口脱贫。
在精准脱贫的道路上,十八洞村一马当先,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1668元增加到12128元。
2017年9月,古丈至吉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此,湘西州8个县市全部通了高速公路。
今年9月25日,黔张常快速铁路龙山段将进行联调联试,12月底将正式通车,全省最偏远的龙山县离开通列车的日子不远了。
这是湘西州境内第二条铁路。同时,途经湘西州境内永顺、古丈、吉首、凤凰等地的高速铁路——张吉怀高速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湘西州境内第一个民用机场——湘西机场工地上,也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湘西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除交通外,还建成了一大批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湘西州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
过去,湘西州群山阻隔、交通闭塞、民生维艰。为打开山门、畅通内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州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设热潮,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1959年,实现县县通公路;1978年12月,第一条铁路枝柳铁路湘西州段建成通车;2008年12月,常吉高速通车;2012年,吉茶、吉怀高速公路通车;2013年,张花、凤大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9月,龙永高速公路通车。目前,湘西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900多公里,是1957年的24倍。
7条高速公路,在湘西州形成了高速交通网络,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市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之一,全面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
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组成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带着湘西州以更快的速度,跑向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的美好未来。
湘西州还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创建“互联网+”先行先试示范州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成基础数据网、智能网、程控交换网、虚拟交换网等通信网络,所有乡镇通宽带,实现县市、乡镇、交通干道、主要景区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92.3%,行政村4G覆盖率达99%。湘西与世界之间实现了网络“零距离”。
通信发展催生电子商务,带来更多经济新业态,龙山百合、里耶脐橙、泸溪椪柑、古丈毛尖、黄金茶、猕猴桃等成为“网红”,大步走进各地市场。
如今,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湘西州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彻底改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按照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高度融合的要求,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总愿景、总目标,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大变样,“美丽湘西”逐步变为现实。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湘西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市城镇扩容提质全面提速,吉首东西南北大环线、地下综合管廊、城区道路提质等工程全面完成;湘西经开区路网工程、湘西州文体会展中心等项目全面完成;7个县城新区拓展和老城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全面实施,全州30个中心集镇建设加速推进,“两房两棚”“两供两治”项目有序推进。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湘西州在规划中坚持“全州一域、城乡一体”理念岳阳特产,不仅修编了8个县市的城市建设规划,还在湘西经开区编制了“州府新城”规划;150个非城关镇、60个乡、1491个村庄、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2个中国传统村落,都制定了相应规划;湘西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初步方案也已完成。目前,初步形成了“1个州府核心城市、半小时通勤生态城镇群、1小时旅游经济圈、7个县城区域节点、30个特色小镇”的新型城镇体系。
自2013年开始,湘西州还大力实施“城乡同建同治”工程,即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发展、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结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湖南省生态村建设,着力创建精品村、示范村,努力把湘西州建成自然山水大花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宜居和谐大家园。一大批有特色、有前景的美丽乡村亮丽呈现,十八洞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龙山县乌龙山大峡谷周边村寨、吉首市矮寨景区周边村寨、凤凰县传统苗寨等村寨成为新一轮乡村旅游景点。
同时,自治州将“城乡同建同治”与“美丽湘西”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乡村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提质、人居环境美化、特色民居保护、创业富民强村、乡风文明培育“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已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103个、示范村300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前行,踏上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光明的道路,迈出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铿锵的奋进步伐,取得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辉煌的发展成就。70年间,湘西州从偏远封闭走向繁荣开放、从贫困落后走向全面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州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
决战脱贫攻坚即将摆脱千年贫困。牢记习总书记视察湘西州时的殷切嘱托,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脱贫攻坚形成决胜之势,全州减贫人口之多、群众增收之快、脱贫基础之实、农村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习总书记关注牵挂的十八洞村,从一个深度贫困的苗乡,3年时间就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发展成一个小康示范村寨。十八洞村和湘西州探索的脱贫经验得到中央和省里肯定,湘西州已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聚焦点。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山乡历史巨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所有行政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投入使用,湘西机场、黔张常快速铁路岳阳特产、张吉怀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立足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民族特色、山区特点、时代特征“三特”融合,加快推进以州府新城、产业新区为重点的州府城市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形成了“一个州府核心城市、半小时通勤生态城镇群、一小时旅游经济圈、七个县城区域节点、三十个特色小镇”的新型城镇体系。
坚持优势优化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生态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区发展绿色经济成效明显,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湘西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神秘湘西”品牌蜚声海内外。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绿色湘西”工程,推进矿区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森林覆盖率达70.24%,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茅,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加强基层治理着力构建社会和谐。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坚持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推进“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提高村级运转经费、村干部待遇,各级党员干部政治担当、为民担当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施城乡同建同治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监督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爱护洁净环境、崇尚文明新风成为行为自觉。
湘西州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发展奇迹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湘西的成功实践,印证了我们党的正确、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推动创新提质、特色赶超、在武陵山区率先崛起,打造全国精准脱贫鲜活标杆、中西结合部开放合作热土高地、武陵山区协调发展先进典型,加快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生于1949年,属牛。但我一出生,就迎来了新中国成立。解放军进驻湘西,剿除了千年匪患。我家分了田分了地,过上了安定日子。虽然后来国家遭遇暂时困难,我们也过了一段苦日子,我吃不饱时还扛着锄头上山挖过蕨。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我进了解放后兴办的学校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当地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
没想到的是,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到而立之年时,我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逐步过上了土坯房改楼房、出行有车、银行有存款、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好日子。孩子们读书越来越有出息,我家就出了7个大学生,毕业后分别从事行政、教育等工作。我也从一个农民,先后担任乡文化专干、县文化馆馆长、县文化局局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州民政局局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这些进步,虽然离不开个人发奋努力,但更多的是靠党的政策好,靠组织的关心和培养。
我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旧中国,有几个贫苦群众的命运会得到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在西方国家封锁下,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全国人民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对了头,发展有奔头,中国很快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奔小康。大河有水小河满,我还是属牛的我,但祖国强了、人民富了,我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也改变啦!
矮寨特大悬索桥是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长1073.65米,主跨跨径1176米,桥面宽度24.5米,双向4车道。2007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3月建成通车。至此,国家8条西部高速公路大通道之一的湘渝高速全线贯通。长沙到重庆的车程从以前16小时缩短到8小时。
矮寨大桥建设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2002年6月3日,在里耶古城遗址一口古井内,一枚带有文字的竹简被发现。后来,陆续出土秦简牍3.6万余枚,其中绝大部分出自这口古井,这口井后来被称为“中华第一井”。
里耶秦简牍约20万字,内容涉及人口、田地、赋税、仓储、邮递、军备、司法、医药等各个方面,年代为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是继秦陵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又一惊世发现,填补了《史记》《汉书》中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为我们认识秦史与秦代文化提供了极有意义的新资料,其价值可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相媲美,是21世纪以来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镇灵溪河畔望城特产,是我省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永顺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公元1724年)间,永顺彭氏土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分内罗城、外罗城,当时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活标本。2001年,永顺老司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9月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2015年7月4日,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0月,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凤凰古城位于凤凰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是文学巨匠沈从文魂牵梦绕的故乡。
悠悠沱江水穿城而过,凤凰古城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
在凤凰古城,古城楼、青石板街道、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保留完整。2001年12月,凤凰古城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6月,凤凰古城堡及沈从文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