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耐人寻“味”的土家记忆
乡愁或许是一种味道。对于长阳人来说,土家美食不仅是儿时的味道,故乡的样貌,更是这里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岁月洗礼过的美食都有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宜昌瓴悦土家传统美食工作工坊,探寻传统饮食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它们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十碗八扣、洋芋锅巴饭、榨广椒包子、昭君眉豆炖腊蹄子、咸黄三丝卷……在瓴悦土家传统美食工作工坊后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土家名菜,承载着厨师的智慧结晶和生活美学。
所谓“十碗八扣”,是土家族最隆重的一种筵席,十碗菜中有八碗是“扣菜”,包含鸡、鱼、羊、汤等。贵客来了吃什么,十碗八扣是标志。
洋芋锅巴饭,是瓴悦酒店美食总监刘立堂的得意之作,2012年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随州美食成了店里的明星菜品,每月能卖出1000多份。“洋芋锅巴饭听起来简单,做得好吃却不容易,油放多了,腻味,油放少了,不香。”刘立堂掌勺的洋芋锅巴饭,色泽金黄,香而不腻,细细咀嚼,回味无穷。
榨广椒包子,顾名思义,是以峡江地区特色小吃榨广椒为馅料制成的包子,一口咬开,鲜香扑鼻,软糯的榨广椒混合着筋道的土家熏腊肉丁,称得上是人间美味。
这些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的非遗美食,让生活在长阳的人们,从舌尖上找回了耐人寻味的峡江记忆和那份真实的土家情怀。
厨艺不是一朝一夕,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数十年成就的烹饪大师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用双手制作美食,而刘立堂用心在创造美食。
进入瓴悦的11年来,刘立堂坚持亲自选用食材、调制酱料,“我做出的每一道菜,都是我亲自挑选的食材,鸡精、味精等调味料一概不用,要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刘立堂坦言。
在食客的回味里,刘师傅的菜是一份返璞归真的滋味;在刘立堂的世界里,土家美食制作则更是一份百年传承的责任。
去年8月,一名食客无意中向刘立堂提到自己曾经在农户家吃过的榨广椒包子,那一脸意犹未尽的神色令刘立堂颇为触动。随后,刘立堂立即前往恩施等地的农户家参观、学习,研发半年后于今年正式推出榨广椒包子。
“这道点心听起来很容易,以为把榨广椒用面一包就行了,实际上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对馅料的软硬程度、配料的要求很高。”即使是做包子,刘立堂和他的团队仍精益求精,尽全力营造舌尖之上的最佳体验。
10月12日、13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来宜昌 追国潮”湖北网络大V摄影团队一行来到长阳,体验十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之一——“清江画廊巴人寻根之旅”,并来到瓴悦,品尝十碗八扣、聆听土家敬酒歌。
自8月8日“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启动以来,瓴悦日接待游客最高近2000人,不少外地游客在品尝过瓴悦地道的土家美食后,成了忠实的回头客,频繁在瓴悦网上商城下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美食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和传承土家美食技艺,就是保护土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以及精神家园。
去年7月,第一期“土家味道”厨师烹饪技能培训班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花桥村开班,瓴悦美食团队为该村50名返乡农民工和贫困户免费传授烹饪知识,实现技能扶贫与非遗传承相结合。该培训一直延续至今,已培养约2000人次。
饮食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发掘土家非遗美食文化传承,让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得到更有效传播,让游客不仅仅体验到土家美食的‘热闹’,还能品读出土家美食背后的‘门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