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重振特色饮食文化祭出大招 屈原当年尝过的
“这就是古法炮羔羊,菜谱是从屈原作品里复制来的。”一尊像窑炉的餐具里向外溢出香气,经过炭火炙烤,里面羔羊已绵软如糯。隔着2000多年的历史烟尘,屈原当年尝过的美食,再次回到秭归人的餐桌。
吃住行游购娱,秭归试图以至味补齐“吃”的短板。该县旅游美食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革说,挖掘楚辞作品里的菜肴,将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菜肴落地,是秭归推出“屈原家宴”的独门大招。
端午又要到了,屈原故里秭归的空气里似乎已飘荡出淡淡的艾香,即将登场的端午文化节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即将迎来一段诗情、浪漫的端午时光,而秭归精心推出的“屈原家宴”,将是这段浪漫时光里的主角。
5月14日,初夏的阳光里,有秭归人最熟悉的端午的味道,还有对故人屈大夫年复一年的思念与呼唤。“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吃才是一切日子正确的打开方式。”王革出生于九畹溪畔,据传,这里是当年屈原修身养性、开坛讲学的地方,《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的句子。王革也是在屈原故事的芳泽里渐渐长大的,像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下学后出门闯荡,进入酒店业。如今,他除了是一家酒店管理公司的老总,还是武汉酒店行业协会副会长,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教授,名片上的头衔不少,全部与“吃”有关。
2015年7月,卢辉履新秭归县委书记,他在一次调研中认为,秭归旅游产业中“吃”的地域与文化特色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提出要把秭归美食做成品牌,以美食推动旅游,实现产业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屈原家宴”比赛随后推出,在民间海选菜品。“每一个乡镇的海选场面都十分火爆,超乎我们的预料。”秭归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跟踪报道比赛的记者郑子明,参与了当时每一场的比赛,“比赛前,我们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发布了征集令。”郑子明说,随着比赛的一天天临近,一度担心场面不够火爆,怕拍出来节目不好看,结果民间对吃的热情与智慧令人大开眼界,也令人大饱口福。“这是一个寻找秭归味道的壮举。”秭归县文联副主席秦晓梅说,12个乡镇加上县城四个分赛区,“从乡村大嫂到宾馆大厨,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显神通。”秦晓梅是比赛的文化评委,负责从各种菜式中找出菜品的精髓所在,“历时小半年,带着一张嘴吃遍秭归。吃了将近五百道菜,总结出这么几点:秭归人善吃,山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可以变成盘中佳肴,就连石头也能做成下酒菜。”
秦晓梅所说的“石头菜”,当地人称为“嗍丢”,烹饪这道菜的是青滩妇女刘支红,她的爷爷曾是峡江船工,船上没有食材,船工们就用青滩特有的石头加点盐巴、辣子翻炒,入味后,船工们吮吸石头下酒。
秭归人善吃是有渊源的。“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是一个美食家。”这两年,大悟十大美食秦晓梅腾出时间专门研究楚辞中涉及到的一些食物,把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菜品落地,这是秭归推出“屈原家宴”,重振特色饮食文化祭出的大招。
“饮木兰之坠露兮食秋菊之落英。”秦晓梅说,屈原也是一位美食家,除小清新奇葩食材外,屈原在《招魂》一诗中,还为我们呈现了楚人宫廷的一场饕餮盛宴,“简直是一份有趣的古食谱,如此丰富,如此完整,今天所能见到的古文献里,实在太稀罕了。”
我国饮食文化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春秋时代的《礼记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饮四个主要部类。饭,是谷物做的饭;膳,是以六畜为主的牲肉制成的菜肴;羞,是用粮食加工精制的滋味甚美的点心;饮,是酒浆之类的饮料。《招魂》中所列的饮食,正是严格分类依次排列的这四个部类的食物。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招魂》把饭写在“食谱”的第一条,秦晓梅解释说,稻是稻米,粢(zi)是稷,穱麦是新熟的麦子,黄梁是小米,挐(ru)是掺杂混合的意思,“完整的意思就是,有大米小米也有新麦, 还掺杂香美的黄粱。”
在《招魂》里,占更多比重的菜谱是膳、羞、饮部分,从“肥牛之腱”到“厉而不爽些”说的都是膳。秦晓梅说,屈原不仅呈现了多种菜肴,而且其中还隐含了更多的内容,“如‘肥牛之腱’一句,提到了原料的选择标准,即以肥壮为准,为了肥壮,有时还须专备草料喂养,这便是‘刍豢’。”“在烹饪方法上,屈原作品中也有详尽的表述。”秦晓梅说,除了用料的选择,刀工、火候、调味,更是多样而富于变化的,如“胹(ei)鳖炮羔”,里面所含的技艺就十分高超。
2016年,王革被邀请回家乡作为“屈原家宴”的评委。如何将民间征集来的菜标准化、专业化,大悟十大美食如何将楚辞里的古老菜谱研究落地?在秭归县主要领导的鼓励支持下,王革有了在家乡创业的雄心。
2017年,王革与秭归县政府签订1.25亿元美食旅游投资协议。同年12月29日,秭归县旅游美食文化研究院成立,王革给它的定位是,塑造推广“屈原家宴”品牌,食材生产与农业观光、“屈原家宴”菜品工业化生产、“屈原家宴”劳动力培训就业,大悟十大美食及景区服务与酒店管理培训等。
“我们已经建立了屈原家宴美食研发中心,现已试制了近百道产品。”王革说,目前已筛选出10多道以地方食材为主的特色产品,成功承办了“秭归工匠”餐饮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了磨坪食材采购基地,并在磨坪开展了食材集中采购活动等。
事实上,将屈原作品的菜谱落地,也是秭归县旅游美食文化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个古法炮羔羊,就是根据屈原在《招魂》的描述研发落地的。”王革说,按照屈原的记录,当时的厨师是用泥巴把羔羊裹起来扔在土窑炮制的,“我们不可能再用泥巴了,而是用生抽加面粉,调制成泥巴状代替。”
目前,王革准备在宜昌开三家“屈原家宴”连锁体验店,“我们不要那种装修豪华的,要的是文化。”王革说,将把每个店装饰成带博物馆性质的一个小景点,以后,每一家“屈原家宴”店,就是一个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美食博物馆,传播屈原文化、端午习俗,“进了店,就相当于走进了秭归。”
对每一名游客来说,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首先是大饱眼福,紧接着就是品尝美食。
伴随着秭归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美食文化研究在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尽快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秭归美食,打造独具特点和风格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产业,已成为秭归推进全县旅游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把王革招回来,就是想用美食来推动旅游,充分发挥秭归的屈原饮食文化优势。”秭归县县长杨勇受访时说,秭归旅游美食文化研究院的努力,必将对秭归美食餐饮发展和特色饮食文化弘扬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的动能,加快推进秭归文化旅游名县建设和脱贫攻坚步伐。
事实上,以美食推动旅游,全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王革说,像成都、重庆等,游客就是冲着美景和美食去的,“谁过去不想吃个火锅,尝点特色小吃呢?”
美好的愿景能否实现,即将到来的端午文化节,将是“屈原家宴”一次迎接八方食客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