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四个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兴农、强农、富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三穗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经济产业革命为引擎,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持续深化“党社联建”、党建“三带”、村级联合党委等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上,着力构建起“组织引领、典型引路、政策引航、考核引导”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县围绕“一渔一鸭两菌两菜”(一渔一鸭:三穗鸭、生态循环流水养鱼,两菜:黄花菜、茭白,两菌:猴头菇、羊肚菌)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合作社(协会、公司)410个,在此基础上同步组建联合党委4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45个、党小组24个,覆盖党员1800余名,辐射带动3.3万名群众发展特色产,颇洞、界牌、木良、调洞等7个村率先实现“双超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超百万、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10万元的村31个、10万元-50万元的村32个、50万元-100万元的村7个、100万元-500万元的村16个、500万元及以上的村数4个。
一、聚焦组织引领,夯实堡垒与强村富民并重。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夯实基础和强村富民目标,着力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一是高位统筹。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述职内容,实行按月调度推进,依托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在全面摸清全县9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基础上,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抓两头带中间,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带一支帮扶队伍、一支队伍建立一个帮扶方案、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在机制、项目、资金上给予帮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党建引领。按照“产业链延伸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聚焦农业规模种植坝区、林下经济规模种养殖场、规模种养殖产业园区“三类基地”和行业协会、企业,采取“联建、挂建、单建”的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基地建支部、党员带农户,形成“基地党支部+产业党小组”、“支部+协会、支部+企业的”组织体系,有效弥补行业协会自发性、松散性的先天不足。目前,全县在台烈寨头创建千亩蓝莓产业示范坝区、长吉赤瓦坝区创建千亩黄花菜和千亩茭白产业示范点、林业生态公司、鸭产业协会等产业基地和行业协会建立党支部45个,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使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三是抱团发展。按照“资源共用、收益共享”的思路,大力推行“强村带弱村”“联合党委”等模式,打破地域界限,采取“组织联建、能人联结、产业联建”等方式,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共有联合党委4个,合作联社5个,行业协会5个,龙头企业21家。比如,颇洞联合党委在村级规划、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有效带动3个乡镇10个中心村共2.8万人共同发展。又比如,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八弓镇、武笔街道、文笔街道将辖区25家村级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贵州聚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社”,按照“分社种养殖,总社包销售”的思路,带动25个村实现“双增收”。
二、聚焦典型引路,凯里美食因地制宜与开源挖潜并驱。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实施资产盘活工程。鼓励区位优势突出且固定资产较多的城关7个村,盘活门面、仓库、厂房等,通过对外招租,自主经营,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如灵山村、新穗村成立村级工贸公司,盘活经营“1+1”惠民工程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资源,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车战村、胜利村通过门面出租,每年实现收入10万元。瓦寨镇瓦寨村用村集体土地建成了农贸市场,每年村集体获得租金收益25万元。二是拓展异地置业工程。对村级资源比较匮乏的、发展空间比较小的贵坪村、新美、亚岭、良地、兴隆、下德明村、上寨村、小巴冶村、贵槐村、大龙村等10村,通过乡镇统筹,在县城将军府、凯里美食彩虹社区等购买门面,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三是创新融资入股工程。鼓励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界牌、烧巴、调洞等16个村,以入股、合资等形式将集体资本融入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经济运作,按照一定比例分红获利。比如,款场乡组织款场村、等溪村以村集体资金入股林业生态公司,按6%保底分红,并逐年增加,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6万元以上;巴冶村入股贵珍公司、烧巴村入股大头菜合作社、界牌村入股弓山建筑公司、半溪村入股供销社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10万元。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工程。采取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鼓励村级领办创办旅游公司、劳务公司、物流冷链公司、电商平台等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或经济组织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服务自主经营增收,目前全县建立村级工贸公司90个。比如,颇洞村、界牌村、木良村3个3A级景区采取“党社联建”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年增村级集体收入100万元;款场乡龙脚村利用村级工贸公司,承接周边乡村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发展特色产业工程。鼓励土地、山林等资源禀赋丰富的村围绕全县“一鱼一鸭、两菜两菌”产业发展布局,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采取“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等模式,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比如,瓦寨镇调洞村采取“村社合一”方式建立“六统一”(统一育苗、统一肥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经营管理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年产蔬菜1400吨,年收益336万元;长吉镇实行统一规划、连片打造,建成赤瓦村1000亩茭白、烧巴1000亩黄花、后山1000亩林下猴头菇基地,带动4个村1700余户群众实现“双增收”。
三、聚焦政策引航,扶持“输血”与自我“造血”并行。注重内外结合、政策激励、系统推进,多措并举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强化财政激励。有效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出台三穗县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全县共拨付资金2500万元、实施项目25个,重点扶持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率先发展集体经济,可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二是优化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在县发改、财政、住建局、交通局、林业局、扶贫、旅游等职能部门建立“绿色窗口”,从项目、资金、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方面认真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技术“直通”各村。三是深化人才支撑。凯里美食深入实施“金种子”带富计划和“领头雁培育计划”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90名,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780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86人,安排315名“”和驻村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开展帮扶,把102名产业大户培育成“两委”班子成员,197名产业能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76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18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
四、聚焦考核引导,压实责任与鞭策激励并举。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自觉履职尽责,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见行见效。一是“责任共担”健全管理机制。成立县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主导、组织部门主督、农业部门主推、帮扶部门主扶、乡村两级主抓的责任制,3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3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112家部门结对帮扶90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出台《三穗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级财政每年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二是“收益共联”明确共享主体。将财政整合的8600余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的股金,入股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分类别确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分享比例,引导全县90个村建立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惠及贫困户16314户,预计实现年户均增收1200元,实现合作社有资金滚动运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三赢”目标。三是“红利共享”理顺分配机制。出台《三穗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不断健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经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按照5:4:1的比例分配使用,其中50%用于集体经济滚动发展,40%用于改善民生,10%用于奖励村干部,让全体党员、群众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