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徽州
在我的感觉中,徽州是斑驳的粉墙黛瓦,是花窗古井边的枇杷树,是与瓷瓶、铜镜、线装书放在一起的岁月静好,是黑漆漆山影之上的一轮明月;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也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是在师晶的刀劈斧削下,散发着实木香味的版画竟有着脱胎换骨的别样风采:一是尺寸,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小巧精致,竟然“顶天立地”长十数米、高数米。二是色泽,不似旧时的黑白,也不似往昔的颜色单调,画面明媚而鲜活。尤其是安徽省美术馆馆藏的《徽州歌谣》木刻原板版画,用光影的渲染提升主题,以祥和的暖色来加强寓意,呈现出光芒万丈的效果。我不懂绘画,更不懂版画,可我知道这是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他一直想传导出不一样的徽州,传导出时代光辉下的不同凡响。
由于这样的初衷,师晶改变了徽州的背景和底色——徽州不再是黑白的、阴暗的,它笼罩于朝霞或夕阳之下,散发着金黄色的光晕。他应是想突破一下徽州固有的定式吧,那些确定的和不确定的记忆,经过想象的发酵和勾兑,变得辛辣醇厚。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更像是乐队的指挥,他激越地高举金色的指挥棒,突破传统和固化,以相当的力量和气魄,创造着恢弘高远、熠熠闪光的新世界。
师晶的探索是成功的,他带来了别样的徽州。“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着一千个徽州。对师晶来说,他的画不是个人的,而是时代的;不是阴郁的,而是激越的;不是历史的,而是未来的。它更像是澎湃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只不过发生在新安江畔;既是众生欢腾,也是浴血重生,甚至具有凤凰涅槃的意义。前者,似乎是一种记忆,是历史的延续;后者,可以归纳为一种希望,是生命之树的绽放。
这十来年,师晶的绘画创作可以用“汹涌澎湃”来形容,有陈列于安徽名人馆的国内最大木刻原板版画《巢湖颂》,长16米、高2.44米;也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的巨型壁画《黄山胜景·天下奇观》,长36米、高6.6米,是具有新徽派版画风格的壁画表现……如此状态,应有传统徽州绘画和版画的助力吧?明中期之后,徽州的新安画派、徽州版画闻名遐迩,影响了江南乃至全国的画风。独树一帜的徽州版画,跟木雕、石雕和砖雕“徽州三雕”一脉相承,以“精雕细镂、婉约秀丽”的风格,影响了此后诸多绘画。
颜色起于对世界的感知,祁门十大美食也起于对世界的希望。颜色的变化,看似无心却有意。如此金黄,实际是想象,是寄寓美好的愿景如阳光般热烈,如烟云般自由。在师晶看来,接过父辈时代的青绿,到现在更趋于美好,趋向于成熟。他想象那一片土地上稻穗和向日葵的色泽,也想象立于黄山之巅的极目远眺。他的灵感激越地喷发着,像温泉般涌出,像电光石火,像火花迸溅于空中,于是,就出现了属于他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