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凝聚帮扶合力
让困难群众的生产力直接“变现”,让“卖货”这事儿不再难!潘集区采用“线上+线下”消费模式,想出好法子,走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向大江南北,在不断丰富消费选择的同时,还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如今,消费扶贫,正在为潘集区贫困群众打开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2.5公斤,70元!5月10日,潘集区“新农小哥”网店通过顺丰快递,将第一批150件“代楼”酥瓜空运发往北京、上海、广东……
说到潘集区的特产,酥瓜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这个优质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赢得各方点赞。
芦集镇戴庙村是潘集酥瓜的名产地,依靠种植酥瓜,贫困户戴宜军用3年多时间,将为女儿看病花去的20多万元债务都还了,如今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今年,他的6亩酥瓜,每亩产量5000多斤,一季酥瓜平均每斤可卖到4元钱。
“特色农产品的销路好,还能扶贫,一举两得!”今年以来,潘集区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创新机制,组织实施消费扶贫,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俺的酥瓜顶呱呱,外脆内酥细腻绵滑,农家肥料来滋润,特色扶贫销万家!”5月18日,第三届潘集酥瓜节评出了酥瓜种植能手,扶贫酥瓜的销售也是愈发火爆,线万斤,线余斤,各类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近40万元。宿州十大美食
代楼的酥瓜、贺疃的“站神”西瓜、夹沟的稻虾米、高皇的菌菇……当11个乡镇街道的政府官员走进网络代言,引得众多网友、市民围观抢购。相比各路“网红”直播,宿州十大美食镇长“出马”显然更具公信力、号召力,着实让潘集区的特色农产品火了起来!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潘集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淮河流域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年来,该区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三大行动,打造出潘集酥瓜、高皇蔬菜、架河葡萄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今年以来,潘集区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各乡镇负责人都纷纷以抖音短视频等方式代言本乡镇的特色农产品、促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乡镇领导代言农产品全覆盖。从官方到民间,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一场场消费扶贫,不仅为潘集特产拓宽了销路,也为困难群众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
政府搭台,农产品唱戏,潘集区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为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潘集区以产品“八进”扎实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农产品展销会;联系大型商超企业与种植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扶贫日农产品展销会、合肥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交会,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培育电商经营主体150余个,村级电商网点55个,网络销售农产品近800万元。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潘集区通过开展定点帮扶、“携手奔小康”、“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等系列帮扶行动,汇聚攻坚合力,构建起社会扶贫大格局。
因疫情防控导致销售出路受限,目前有贫困户饲养的七百只鸽子,现需对外急售!”平圩镇平圩村贫困户平家山饲养的鸽子滞销,帮扶责任人尹奇得知消息后,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很快打开了销路。
潘集区协助市、区工商联开展了企业与贫困村农产品购销对接活动,并开展了“百企帮百村”对接活动,15家市工商联会员企业、19家区工商联会员企业分别结对该区34个贫困村,助力消费扶贫。
潘集区在贫困村建设各类产业扶贫基地40个,注册三品一标产品21个,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8家,家庭农场276家,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贫困户4952户,通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帮万户”,潘集区广大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脱贫攻坚行动不断“升级”,将消费扶贫纳入对口帮扶、携手奔小康、各级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进入“远方朋友”餐桌。
聚沙成塔,涓流汇海。随着社会帮扶“朋友圈”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汇聚起强大合力,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让潘集区的“干货”越来越俏,贫困群众的口袋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