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总书记7年前来过武清的这个地方现在这样了……

天津美食特产 2021-12-20 22:5060未知admin

  站在武香路,放眼西望,半人高的麦田正是抽穗的好时节,一派生机勃勃。2013年5月14日,习总书记到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视察,就曾深入这片麦田。“总书记指导我们,要做好粮食增收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军说起7年前,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临近武香路一侧的百亩麦田全部种上了黑小麦。“这种小麦富硒,营养价值高。”张宝军说,现在,全村还有五六百亩地种着小麦,亩产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以前,我们村浇地是大问题,主要靠人工挖的沟渠,高处浇不着,低处就涝了。现在,地里都修了地网防渗渠道,铺设管道2.7万延米,建了8个配套泵站,现在,这地得浇得种,亩产都得一千一二百斤。”

  产量提高了,几年前,村里又在帮扶组的支持下建起了石磨面粉厂。村民的麦子收了,就可以直接卖到面粉厂,“省事,价格也合适,”村民都说这个面粉厂“太好了”。现在,7台电动石磨日产面粉可达2000公斤,“以前,主要是通过天津食品集团的销售点和武清区农产品特产店等途径销售,现在,我们自己也在努力拓展渠道。”石磨厂负责人周茂云介绍说,这种冷研磨的形式更好的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香味,“而且零添加,纯绿色。”

  不仅如此,2014年,丁家瞿阝村又从32家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00多亩,成立了金河滩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建成18栋暖棚,92拱冷棚,占地225亩。“冷棚种的是葡萄,暖棚种的是各种果蔬,销量不错,也能供游客采摘。”合作社负责人吴及山介绍说,根据总书记的指示,要搞好都市型农业,村里去了不少地方考察,觉得葡萄好种,经济效益也不错,“现在种了8个品种,巨玫瑰、醉金香……最早的,8月份就能熟,最晚的,能到十月一。”

  在一栋栋高大宽敞的连体大棚里,一株株的葡萄已经挂果……抚着仍然青涩的果实,吴及山说,正是这小小的果实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转机。“为了保证品质,葡萄的亩产一般控制在3000到3500斤左右,但每斤的价格可以卖到7~10元。每亩的毛利润能有两三万元。”吴及山说,自己家的5亩地都流转种了葡萄,现在,每年的毛利润能有十多万,“以前,就是种麦子、棒子,(一亩地)一年能有个千八百就不错了。”

  像吴及山一样,丁家瞿阝村545户、1849口村民,在几年前大多都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66岁的张文豹是土生土长的丁家瞿阝村人,“种了大半辈子地,可不就是棒子、麦子啥的,那以前,一亩地也就出几百斤粮食,挣不了千把块。”现在,张文豹把家里的七八亩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一年给1450元,这一年就是一万多。”张文豹说,自己不用种地了,就在村里跟着搞绿化,“一天能给八九十块钱,一个月又是两三千。”从年收入不足万元,到如今的年入三四万,张文豹对自家生活境遇的改变甚是满意。然而,让他更高兴的是,村里的环境简直一天一个样。“这几年,村里的路都进行了硬化铺装,不少人都买了车,村里还建起了公园广场,还有污水处理厂。以前,村南边就是污水沟,塘沽美食现在都改成地下管道了。”张文豹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自己的体格也更好了,“现在,都不怎么闹病了。”

  张宝军说,7年来,不仅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6万元增加到两万四五,村集体的收入也从原来的6万元/年,增加到如今的60万元/年。“有政府各部门的帮扶,有面粉厂承包的收入,还有咱这合作社的收入。”张宝军表示,村集体的收入全部用于反哺村民,“每年浇地的费用都是咱村集体出;还有春节时,给大伙发点福利;再就是咱这村里的环境卫生啥的,村里每天都有专人清理街道、入户收取生活垃圾,再进行集中处理,最近,还在铺设污水管道……”离开丁家瞿阝村时,不禁在一户村民家门前驻足。白墙灰瓦、古香古色的徽派风格,宽敞明亮的正房,铺满地砖的整洁院落里,老人笑容满面,繁茂的花木中,石榴树的枝丫上正开满红花。而此时,村东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把管网铺到每户村民家中,以后,村民家的污水,全部可以直接通过管道排走了。”

  站在武香路,放眼西望,半人高的麦田正是抽穗的好时节,一派生机勃勃。2013年5月14日,习总书记到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视察,就曾深入这片麦田。“总书记指导我们,要做好粮食增收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军说起7年前,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临近武香路一侧的百亩麦田全部种上了黑小麦。“这种小麦富硒,营养价值高。”张宝军说,现在,全村还有五六百亩地种着小麦,亩产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以前,我们村浇地是大问题,主要靠人工挖的沟渠,高处浇不着,低处就涝了。现在,地里都修了地网防渗渠道,铺设管道2.7万延米,建了8个配套泵站,现在,这地得浇得种,亩产都得一千一二百斤。”

  产量提高了,几年前,村里又在帮扶组的支持下建起了石磨面粉厂。村民的麦子收了,就可以直接卖到面粉厂,“省事,价格也合适,”村民都说这个面粉厂“太好了”。现在,7台电动石磨日产面粉可达2000公斤,“以前,主要是通过天津食品集团的销售点和武清区农产品特产店等途径销售,现在,我们自己也在努力拓展渠道。”石磨厂负责人周茂云介绍说,这种冷研磨的形式更好的保留了小麦的营养和香味,“而且零添加,纯绿色。”

  不仅如此,2014年,丁家瞿阝村又从32家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00多亩,成立了金河滩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建成18栋暖棚,92拱冷棚,占地225亩。“冷棚种的是葡萄,暖棚种的是各种果蔬,销量不错,也能供游客采摘。”合作社负责人吴及山介绍说,根据总书记的指示,要搞好都市型农业,村里去了不少地方考察,觉得葡萄好种,经济效益也不错,“现在种了8个品种,巨玫瑰、醉金香……最早的,8月份就能熟,最晚的,能到十月一。”

  在一栋栋高大宽敞的连体大棚里,一株株的葡萄已经挂果……抚着仍然青涩的果实,吴及山说,正是这小小的果实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转机。“为了保证品质,葡萄的亩产一般控制在3000到3500斤左右,但每斤的价格可以卖到7~10元。每亩的毛利润能有两三万元。”吴及山说,自己家的5亩地都流转种了葡萄,现在,每年的毛利润能有十多万,“以前,就是种麦子、棒子,(一亩地)一年能有个千八百就不错了。”

  像吴及山一样,丁家瞿阝村545户、1849口村民,在几年前大多都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66岁的张文豹是土生土长的丁家瞿阝村人,“种了大半辈子地,可不就是棒子、麦子啥的,那以前,一亩地也就出几百斤粮食,挣不了千把块。”现在,张文豹把家里的七八亩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一年给1450元,这一年就是一万多。”张文豹说,自己不用种地了,就在村里跟着搞绿化,“一天能给八九十块钱,一个月又是两三千。”从年收入不足万元,到如今的年入三四万,张文豹对自家生活境遇的改变甚是满意。然而,让他更高兴的是,村里的环境简直一天一个样。“这几年,村里的路都进行了硬化铺装,不少人都买了车,村里还建起了公园广场,还有污水处理厂。以前,村南边就是污水沟,现在都改成地下管道了。”张文豹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自己的体格也更好了,“现在,都不怎么闹病了。”

  张宝军说,7年来,不仅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6万元增加到两万四五,村集体的收入也从原来的6万元/年,增加到如今的60万元/年。“有政府各部门的帮扶,有面粉厂承包的收入,还有咱这合作社的收入。”张宝军表示,村集体的收入全部用于反哺村民,“每年浇地的费用都是咱村集体出;还有春节时,给大伙发点福利;再就是咱这村里的环境卫生啥的,村里每天都有专人清理街道、入户收取生活垃圾,再进行集中处理,天津美食特产最近,还在铺设污水管道……”离开丁家瞿阝村时,不禁在一户村民家门前驻足。白墙灰瓦、古香古色的徽派风格,宽敞明亮的正房,铺满地砖的整洁院落里,老人笑容满面,繁茂的花木中,石榴树的枝丫上正开满红花。而此时,村东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把管网铺到每户村民家中,以后,村民家的污水,全部可以直接通过管道排走了。”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