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朱行老街藏着几代人的故事和情怀……丨闵
一首家乡老歌,千回百转,熟稔而怀旧。每当今天成了明天的历史,城镇由于古老而变得更有生命力了。于是老镇成了新城嘉定特产。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六季,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寻城记》。今天嘉定特产,你将听到的是《渐行渐远的朱行老街》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曾经远近闻名的朱行老街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老街庙会……
朱行老街,曾经远近闻名,如今低调到以虹梅南路命名;曾经客商云集,如今精简到无人问津;曾经繁华一片,如今冷清到只剩回音。
走过高峰,越过低谷,老街铅华洗尽,风韵犹存。只是,与现代生活相融相交之际,老街已开始了新的征程——“城中村”改造。若干年后,这里或许是高楼大厦,又或是公共绿地,无论是什么建筑,老街正在一步步远去,我们能追的也只是它的背影,以及那些大家还能记得的有关老街的故事。
“以前,我们很开心、很开心的!”戴永琴是老朱行人,到她已是第三代在此定居。回想起老街的过去,“开心”二字就像她的口头禅,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看着垂垂老矣的老街,旁人很难想象以前这里的热闹与欢乐,但是她脸上的笑容和自信已诠释了一切。
是的,朱行老街,它行将消逝,但消逝的只是它的身躯,留存的将是永久的回忆。
一条比较典型的老街通常由街、河、桥、寺、店五要素组成。现在的朱行老街,已不见寺庙的影子,但这并不代表以前没有。施相公庙就是其中一个。据记载,该庙位于朱行西的里行,原住持人为妙慧法师。只可惜,这座庙解放战争期间被烧毁了。
对大多数朱行人来说,更为熟悉的是位于东街的泰山堂以及每年都会在这举办的庙会。在戴永琴的记忆中,老街的庙会就是一次赶集的盛会,一年两次,分别在三月半和七月七。庙会上,除了小商小贩,还有本地和外地的小手工业者带来自制的竹木铁器和手工业品,本地的农民也将土特产带到庙会上交易。
庙会开始的前一周,就有很多商贩涌到朱行租借房子,为赶庙会做准备。自住有余的人家,就借此机会将多余的房间出租出去,赚取少许收入。而庙会上的货品,大多通过老春申塘港运往朱行。临近庙会的前几天,码头上人流如织,挤得水泄不通,小孩子一看便知,庙会就要开始了。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六季,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寻城记》。
一首家乡老歌,千回百转,熟稔而怀旧。每当今天成了明天的历史,城镇由于古老而变得更有生命力了。于是老镇成了新城。
总因为有些老底子托着,闵行算是耐得住寂寞的,经历了时间的冲刷,仍然保持着厚重的底色。沉默多年的马桥文化遗址,风云不惊地诉说着曾经的璀璨故事;百年西闵线轮渡,伴着滔滔江水,多少悲欢离合在这里演绎;漫步在黄浦江第一湾的滨江公园里,感受一下与水相依的生活方式;又或者走在斑驳灯光映照下的老街,说不定,恍惚间就看到了旧时的庙会盛景。
左手饮下千年历史,右手翻开今夜繁华。闵行的名胜古迹和游览景点并不算多,但总还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时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比如地处西南角的马桥,就有耐看的景致:田野中矗立着的一幢幢农家别墅和安缦酒店崇明特产、国际网球场相互交融,一点也没有违和感,反而让你领略到“绿色活力新镇”的独有风景。尤其是对身处喧嚣的城市人来说,这是一个被欣喜牵引着的世外桃源。
有市井,有雅集,又不脱离时代,闵行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象中变换:一面是固守光阴的老镇,一面是高歌猛进的新城。如果你问闵行具体是什么样的,可能并不会得到一个准确答案,因为在这里,古朴与时尚并存,活力与激情四射,想要了解一个完整的闵行,你必须走过每一寸的土地。
今天生活在闵行的一部分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清晨和斜阳,疏影和花墙,都深深镌刻进生命里,流淌出原汁原味的闵行人的血脉和性格。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里,也许,这就是他们憧憬的城市,更是他们所憧憬的“未来”发生地。
无论是生于此地还是迁徙而来,生活在闵行的人都在跟这座城市一同蜕变,在不知不觉中向着更加美好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新城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持续释放光芒,精彩必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