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返乡创业青年王振峰:立志将家乡美食发扬
千秋英雄故里,鲁西革命摇篮。山东省阳谷县郭屯镇新一届党委、政府一班人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发展特色餐饮、促进乡村振兴。
12月23日傍晚,在聊城市阳谷县郭屯镇九都杨村,正在建设中的鲁西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九都杨支部纪念馆映在一片落日余晖中,几十名建筑工人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与纪念馆相隔仅2.6公里,位于聊阳路东侧的王记食府内,响应地方党委、政府号召,学业有成返乡创业的王振峰正在颠勺,伴着跳跃的火苗,他刚刚进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
1926年冬,员杨耕心在家乡建立鲁西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九都杨支部,组织发动了山东省在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暴动——坡里农民暴动,从而点燃了鲁西地区革命斗争的燎原星火。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发掘当地红色元素,并全力将红色旅游与当地美食产业结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郭屯镇涌现出不少餐厅。而由一家熟食铺发展成餐厅的王记食府,就是代表之一。
关于王振峰厨师生涯的起点,全然和理想主义不沾边,“想吃点好的”是他进入厨师行当最质朴的心声。“小时候,家庭生活条件有限,饮食难免差点,经常用卷着玉米面的馒头蘸葱、芫荽加盐吃。我想吃点‘好’的,于是拿馒头去油罐里蘸油吃。从那时候起就比较愿意研究吃的。”说起学习厨师的初衷,今年36岁的王振峰告诉记者。就这样,由于他在吃食上的关注比较多,慢慢地就萌生了学习的念头,但身边并没有熟人从事这一门手艺,于是去了聊城一家成人技校学习烹饪。
王振峰说,当时身处的那个环境下可选择的路不多,身边的伙伴要么干电气焊要么干瓦工,学习厨师也是一条出路。从此,王振峰开启了厨师之路。
厨师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王振峰怀着一颗质朴的心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2004年毕业后,王振峰进入鲁菜标杆——净雅餐饮集团试厨,师从满汉全席擂主包师傅;2006年在聊城市人民政府机关餐厅试厨;2012年在海龙泉酒店做鲍翅主管,其间他的“佛跳墙”颇受好评。
说起“佛跳墙”,王振峰十分感慨。他一开始接触这项闻名全国的美食是2005年在聊城禧龙金阁饭店时,“当时走过去一闻,临淄特产我就问这是什么,这么香,厨师告诉我说是鲍汁海参,我立马就下定决心要学。”后来来了一位净雅餐饮集团专门做“佛跳墙”的师傅,他就拜师学了起来。当然,说学并不是立马就学的。“我给他打了十个月的杂,同时他也在考验我的人品,十个月之后,发给我一把刀,正式入门。”王振峰说,只这一道菜他就学了三年,重复再重复,从选材到处理,直到全流程掌握。
问及当厨师的酸甜苦辣,王振峰说:“刚干厨师的时候,临淄特产工资比较低,再加上陪家人的时间比较短,尤其是过年、过节都在厨房忙乎,当时班里30多个人学习烹饪,到最后坚持下来的就五六个。”他就是坚持下来的其中一个,但从他的口中说出来,这些辛苦仿佛和他无关。
没学厨师之前,王振峰就在心里埋下了开饭店的种子。“那时候想得很天真,但慢慢地现在也实现了。”说起开饭店的梦想实现,王振峰难掩激动。临淄特产他说,那时候和父亲说开饭店,父亲还说你什么也干不了,开什么饭店,学个厨师就行,开饭店也不是简单的事。开饭店以来,王振峰确实感到不容易,但都一步一个脚印过来了。时常他还会想起当初和父亲的对话,父亲问:“开饭店可不容易,你想好了吗?”他回答说:“我自己选的路,就算上刀山我也要坚持下来!”
王振峰介绍,饭店营业之初是以烧鸡、猪蹄熟食店起步的,连柜台都没有,就四张小桌子,一家人一起干。随着后期忙碌起来,扩张装修店面成为食府。食府主打鲁菜,养生为主,佛跳墙、烧鸡、猪蹄为特色菜。“烧鸡和猪蹄都是纯天然,无色素,无防腐剂,用上等高汤吊,连酱油都不添加,颜色是通过蜂蜜炸成麦芽糖调出来的颜色。”说起拿手菜,王振峰滔滔不绝,“佛跳墙被誉为皇家珍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的海参、鲍鱼是滋补身体的灵丹妙药……”
问及今年疫情给饭店带来的影响,王振峰从容且淡定地说房租水电都是小事,所有人都应以大局为重。“疫情暴发时我就想,如果国家需要我去一线给医务人员做饭,我随时可以出发!”
充满爱国激情的王振峰在餐饮经营上,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宗旨,实现了 “饭菜质量好、就餐环境好、服务态度好、交通位置好、身体健康好、经济实惠、顾客满意”等“五好一实惠一满意”,而且,王记食府依托地处聊阳路中段及青银高速朱老朱南高速口尽在咫尺的交通优势,“同样价格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同样质量比服务”,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健康胜于一切、价格决定胜负”的今天,王记食府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经济实惠的价格、更加可口的饭菜、更加健康的饮食回报社会!
今年是王记食府开业的第三个年头。王振峰坚定地说,下一步,要把鲁菜传承下去,并把家乡美食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爱上吃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