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动全域旅游“提挡加速”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催人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我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3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0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3.5倍,这组数据是我省努力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的最好印证。从“十三五”开局之年出发,我省将以“绿色发展旅游年”为主题,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布局,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今年元月8日,因景区整体面积减少,化隆特产交通不便和管理混乱等原因,青海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取消民和桃花源乡村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资质。”
就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黎峰告诉记者,国家3A级景区被摘牌,的确颜面无光,但这种压力已成为推进旅游工作的动力。
近期民和县委、县政府已责令县旅游部门迅速制定出了重新打造、提升桃花源3A级景区的方案,将举全县之力,力争用一至两年重新打造和提升桃花源景区。
其中,将原靠近下川口工业园区的桃花源景区往东侧挪至黄水河畔,重新补植补栽桃树。并对通向景区的主干道路和景区道路进行重新建设。并利用祁家堡园内1000多亩土地重新树立起一个新的桃花源景区,将在黄河沿岸打造一批全新的桃花源。通过对县城和黄河沿线的桃树种植,使民和县达到“满城建树,满目桃花”的效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故乡”和“天路桃园”。
在“大美青海风情海东休闲民和”的定位中,今后民和县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的新概念,黎峰介绍说,将围绕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抓住全县公路、铁路等交通网提档升级和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永录民俗博物馆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新机遇,将建设兰西经济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
并以“一轴(川官旅游公路交通轴)、两带(北部湟水河谷城乡休闲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沿岸文化休闲旅游带)、两区(西部森林旅游区和中部生态养生旅游区)、两中心(民和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和官亭镇游客集散副中心)”的空间总体布局,以“北部高铁、高速公路交通优势、现代城镇化建设、乡村旅游休闲经济、中部自然景观观光度假经济、南部天然黄河、民俗风情古文化遗址经济”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具有民和特色旅游业。
到年底将达到:实现接待游客1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5%的预期目标。
黎峰认为,实现这些目标,重点要做好规划引领,加大招商力度;抓好项目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加大外宣力度,扩大民和影响力;加强服务培训,稳促乡村旅游;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罗连军张亚鹏)
春有梨花香满园,夏有清清黄河水,秋到摘果好时节,冬来赏阅雾凇大天鹅躺在黄河臂弯里的贵德,每一季、每一面都是一幅色彩艳丽、引人入胜的画卷。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贵德县积极适应“新常态”,突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全力打造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品牌,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旅游人数达2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8.4亿元。
作为今年首批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贵德县来说,站在“十三五”新起点,正迎来了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春天”。
据贵德县旅游局局长马敏勤介绍:“今后,贵德将以黄河大峡谷、黄河地质公园为引领,整合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大旅游、大景区,特别是要提升贵德整体旅游形象。”
“十三五”期间,贵德县将实施旅游投资项目38项,通过投入大的项目,以大的旅游公司作为主体,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把贵德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做黄河水上文章,让游客体验原生态的贵德黄河环境。另外,还将大力发展冬季旅游,通过温泉休闲度假、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事等一系列冬季旅游活动,打造冬季旅游亮点,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推动四季旅游均衡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通过PPP模式,贵德古城的开发将全面启动。随着古城开发,加上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温泉等逐步形成的“一城一园一泉”的旅游整体发展格局,将逐渐呈现在游客面前。(孙海玲)
走进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街道上往来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为人们展现着一个崛起、奋进、发展、开放的新县城。
这里生活着汉、土、藏等民族,悠久的青稞酒文化在这里酝酿,土族文化精髓在这里传承发扬。轮子秋、十二盘、化隆特产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无不让人向往。
乘着“十二五”发展的快翼,互助县旅游蒸蒸日上。作为整个海东市旅游发展起步最早和打造较好的县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到2015年底,互助县旅游总人数达到290万人次,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按照预期实现了翻番的目标。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互助县旅游局局长麻守文介绍,2016年互助县旅游主要以互助土族故土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型县域经济。根据5A级标准,在精细化打造的同时,还要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游客旅游的舒适度。土族故土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作为互助县的旅游名片,新的一年将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以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家融资的方式,做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推进旅游业发展。
同时,互助县旅游将紧紧围绕打造“民族文化名县”发展定位,将传承保护土族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有效衔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独有的青稞酒文化为发展契机,做好青稞酒窖的修建工作,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青稞酒酿造工艺,感受博大精深的青稞酒文化,在全省范围内打开工业旅游的先河。(宋明慧)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时刻都会被浓郁的热贡文化冲击,很多传说和神话都与热贡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凝结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信仰,这便成就了同仁县的旅游文化。
同仁县旅游局局长索南达杰说,2015年是热贡文化旅游年,同仁县通过举办各种宣传热贡文化活动,使游客达到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8亿元。
对于今年同仁县的旅游发展,索南达杰局长更是信心十足:“2016年,西宁到同仁的高速公路就开通了,这样就缩短了路途上的时间;我们准备延续2015年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同仁热贡文化的宣传力度,预备每个月都开展文化旅游主题月,比如正月的热贡祈愿大会、於菟表演、狂欢节六月会等;也想通过青洽会、旅游产品博览会进行进一步的宣传。”
据索南达杰局长介绍,通过国家文化部的支持,邀请一些演员到同仁县表演。下一步,同仁县将借助此类文化旅游节的有利平台,紧紧抓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同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同仁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促进同仁县从文化旅游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迈进。
“2015年投资的热贡文化产业园,在2016年预计投资达到5千万元,因为只有将基础设施提升起来,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同仁县的旅游形象,从而提升游客的好感度。”据悉,2016年,同仁县将积极加大招商引资,计划将各类资金进行整合,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金玥彤)
这里是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之巅,这里有美丽富饶的巴颜喀拉山;有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有肃穆神圣的神牛碑铭依山面水,蓝天白云下,如诗如画。这里就是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也是观赏黄河源自然风光的最佳地方。
近年来,玛多县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景区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县域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黄河源”、“星宿海”等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目前“黄河源”景区已成功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在谈到旅游发展蓝图时,玛多县旅游局局长李有林介绍,化隆特产2016年玛多县旅游在努力争取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品牌旅游景点。
玛多县作为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有全青海省乃至全中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黄河源”景区。在新一年的旅游发展规划里,玛多县将以打造“黄河源”景区品牌为主,让更多的人走进玛多,了解“黄河源”。
玛多县是一个有着浓厚宗教色彩和悠久藏文化历史的地方,有辽阔丰富的草原资源,有雪豹、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同时玛多县作为格萨尔文化长廊、藏汉和亲、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将旅游与文化、生态、草原有效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打造“黄河源”品牌,努力将玛多县旅游发展成为全域旅游。
作为位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的旅游县,生态旅游是玛多县2016年旅游发展的最大目标。玛多县将以三江源地区和冬格措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为主,以生态文明相关制度为标准,通过对当地牧民的补偿和动物草食补助等机制,减少草场畜牧压力,从而保护好生态,建设好湿地公园,更好地发展当地旅游业。(宋明慧)
从田畴平阔的河湟谷地,到广袤无垠的三江源头;从汨汨湟水两岸,到巍巍祁连山下,大美青海到处都洋溢着旅游丰收的喜悦,到处都展示着高原大地的无限生机。
发展落后往往是由于理念滞后,理念领先才能带动发展争先。被称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继续作为带动“大美青海”经济发展的“龙头”。通过一套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大美青海”再次以“奔跑”的姿态向外界发出做大做强高原旅游目的地的强烈发展“信号”。
以高原旅游名省建设的排头兵为中心,精心打造环省城西宁200公里范围的“中国夏都”旅游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完善旅游的吃、住、行等“六要素”的整体接待水平,在旅游各要素上下工夫、挖掘潜力,抓好一批高品位、支撑性强的重点项目建设,并突出抓好淡季旅游工作,抓好消费这一核心“短板”,使“大美青海”的品牌更加彰显其魅力。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十三五”规划特别指出,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格局,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引进战略合作者,高水平建设重点景区和相关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外联通道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多元化,建成青海湖等一批国际高原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大“大美青海”品牌影响力。
今天的大美青海,珍惜着弥足珍贵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资源财富,也憧憬着发展旅游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的大美青海,担负着高原旅游目的地的重担,也有着对走进全国旅游市场的深切期许;今天的大美青海,早已经摒弃封闭与狭隘,代之与外界分享所得,共同发展的开阔胸怀,正在高原大地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奋力前行。
如今的青海,正如一个迎着朝阳奔跑的青年,以对旅游发展不变的执着和坚韧,沿着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开始了又一次塑造新形象,跨越新高度的征程。(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