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连云港海州庙会文化
(图/来源于网络) 市区庙会知多少? 白虎山庙会 海州白虎山庙会,清初即已形成,俗称“四月八会”,是苏北鲁南一带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古时,会场以白虎山下古刹———碧霞宫为中心
海州白虎山庙会,清初即已形成,俗称“四月八会”,是苏北鲁南一带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古时,会场以白虎山下古刹碧霞宫为中心,环白虎山东、北两侧,占地超百亩。会期历时3天,四月初七为头会,初八为正会,初九为末会,客流量一般约20万人次。1985年至1992年,白虎山庙会南起新建路西首,北到幸福路北首,绵延5公里,每年会期上会约35万人次,商品成交额数千万元,盛况空前。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的物资交流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再加之其他因素影响,庙会于2003年停止举办。2007年,海州区委、区政府决定重新恢复庙会,并将庙会更名为“白虎山文化旅游庙会”。
相传白虎山庙会还同唐朝名将、征东大元帅薛仁贵和儿子薛丁山相关。据说,薛仁贵是天上的白虎星下界,而他的儿子也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白虎星转世,俗称“一魂二体”。唐朝时,薛仁贵征东胜利,归来时得知他的儿子丁山正在海州城里,下了海船,径奔城里来,以便父子相会。当时薛丁山听说父帅到来了,不及卸甲就急匆匆地出去迎接。薛丁山出兵营不远,猛然看见前面一只凶恶的白虎张牙舞爪地向他抓来,心中大惊,振兴特产连忙搭弓射箭,正中白虎。那白虎大吼一声,跃出几十丈远,伏地而死,顿时化为一座山,就是今日的白虎山。后人说:“白虎相遇,必有一亡。”就从这留下来的。薛丁山射死白虎后,也没接到父帅,心中十分懊恼。太白金星奉旨托梦给他,告知详情。薛丁山倍感凄惨:生未见父面,死未见父颜。他决定在海州白虎山四月初八设庙会,做道场,每年祭奠一次,以慰父亲在天之灵。年年如此,烟火不绝,因而后来有了白虎山庙会。
朝阳三月三庙会,缘于东海孝妇祠的祭祀活动。三月初三,相传是孝妇的生日,这一天,本地的民众和外地的香客都前往娘娘庙祭祀,有祭拜的人群,有巫傩的表演,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而三月三又正值春耕大忙等各项农事活动前夕,吸引了不少商贩来卖农具及添置生产生活用品,为农业生产做准备。初期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既有祭祀活动又有商品物资的交流。
庙会上有买卖、鼓乐、百戏、美食,吸引男女老幼争相前往。周边的海、赣、沭、灌,远及鲁南苏中,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买卖商品的人群,摩肩接踵。商品主要有农具、牲畜、生活用品及儿童玩具等。在赶会的人群中,更多的人就是为了赶热闹,观赏唱小戏、耍杂技、变魔术、耍猴子、拉洋片、耍木偶等各式卖艺表演。
我市南城清明庙会历史悠久,其人气和规模仅次于海州白虎山庙会。因时间定于清明节,所以叫清明节庙会。每年清明节,路远的有海、赣、沭、涟、灌等地区的赶会贸易商贩和善男信女进香还愿的以及当地人家亲朋好友,络绎不绝而来,数以万计。镇内多家客栈和临时开设的多家饭店客满,酒楼、菜馆、面食店,早中晚顾客爆满,沿街及巷里摆满了地摊,振兴特产各种物资齐全,有家具、农具、编织品、服装、布匹、儿童玩具等。
建国后,南城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流大会,赶会者人流如织,从四面八方汇集至南城。古老和新潮俱在,还愿的,购物的,举行各式民俗表演,赋予新的形式、新的内容。街两旁鳞次栉比,首尾相连。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市民已经不再为商品交流的短缺而来,对于庙会这种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