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建设提升汪清食用菌质量 菌农增收超三成
延边州汪清县口山村、天桥岭村、鹿圈子村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中国经济网延吉8月12日讯(记者 佟明彪)“示范区创建前的2010年,菌农每袋木耳的利润是0.9元,示范区创建后的现在,菌农每袋木耳的利润是1.2-1.3元。”吉林省汪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红峰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这样介绍道。而菌农增收的背后则是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示范区品牌创建的功劳。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吉林检验检疫局助推汪清县人民政府创建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建成省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2013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区内有10家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拥有11个食用菌标准栽培区、11个500万袋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个50万袋产量的菌包厂,8条栽培介质生产线个生物质能发电厂,年出口创汇从2012年的216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110万美元,年增长率约为22%,预计2015年将实现产值9.8亿元,出口创汇可达3732万美元。
据介绍,通过示范区“1种形式+8个体系”的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区域化综合管理模式,目前汪清县的黑木耳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农残、有毒有害物质已经基本不再检测,因为示范区内的木耳生产通过源头管理等方式已经不允许使用农药,现在重点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木耳的规格大小和品级的判定。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局蒲民表示,示范区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标准化管理。“目前的‘八大体系’已经被程序化、公式化、模式化,示范区的生产只要套用这‘八大体系’,就可以基本保证区内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这八大体系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示范区内还建立了联合核查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木耳质量安全,同时加强对种植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管理。
据天桥岭镇特产局技术员韦洪全介绍,在示范区内,菌农在木耳生产的各个阶段都会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专家还会对生产出来的木耳进行抽样检测,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农户反应,以便尽快的解决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政府部门在水源的保护和使用上也会个农户一定的政策和物资帮助,做到从源头保证质量。
从全链条的质量监管上,示范区有效整合了县疾控中心、食安办、质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汪清县特产研究所、区内龙头企业和相关检测监测机构,并委托国家农业部吉林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延边出入境检疫局检测中心,定期公布抽检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及工业化处理。
延边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翟振忠也提到,示范区内的企业在品质管控上也是采取源头管理和建立追溯体系。首先在农户加盟时设立技术水平门槛,在木耳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立体栽培的方式,洮南美食避免受到土壤内有害物质的污染,另外在收购产品时要进行检测,包括农残、重金属含量等,产品只有达到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标准才会被收购,以此来保证木耳的品质安全。最后是可追溯体系,即每个大棚的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编号,这样就能保证每批产品在出现问题时都能找到是谁生产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还了解到,延边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采用标准化管理、依托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学院的技术支持,成功进行了以液体菌种替代以往的固体菌种的吊袋富硒木耳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土地,还使整个生产工艺远离农药、有毒气体、激素等有害物质,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机食用菌栽培标准体系,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高,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优异,同时解决了目前食用菌品系品种杂乱、栽培过程中有毒杀菌气体污染严重的现况,另外黑木耳加入硒元素后又具有了减斑缩栓、洮南美食抗衰排毒、降脂、防癌等多重功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区内木耳在价格上的话语权,另外,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也让木耳的品质和销量得到了保障,让菌农增了收。”在谈到示范区建设对木耳产业带来的好处时,罗红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