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產業新賽道
大黃魚,又名黃魚、黃花魚、黃瓜魚、大鮮、黃金龍等,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其體型修長、體色金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坐擁優越海洋資源稟賦,寧德市蕉城區靠海吃海念海經,在20世紀末掀起了一波大黃魚養殖熱潮。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產業鏈“多點開花”,蕉城已逐步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大黃魚人工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和出口基地,榮獲“中國大黃魚之鄉”“中國大黃魚之都”等國字號名片。僅2021年,全區大黃魚養殖產量達6.8萬噸,同比增長3.60%,總產值達28.19億元。
初秋時節,走進蕉城區三都澳海域,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波瀾壯闊的景象:碧海藍天間,翩飛的鷺鳥歡樂嬉戲,彩色的新型塑膠漁排連成片,成群的大黃魚自在游弋,顯得格外悠閑愜意。
與眼前這般“海清水淨”的海上田園風光不同,曾經的三都澳,因為盲目擴張,一度陷入“無証、無序、無度”的糟糕狀態:破舊的木板、泡沫浮球和飲料瓶四處飄散,不僅帶來了海面臟亂、水質污濁等生態環境問題,而且造成漁業病害頻發、水產品質量下降。
2018年,蕉城區決心守護藍色“糧倉”,在三都澳海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藍色土地革命”,立足“全面清”,聚焦“規范養”,突出“長效管”,榆树美食打出“組合拳”,鐵腕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條依法用海、規范養殖、多方共贏的改革之路,升級改造漁排塑膠漁排27593口、深水大網箱593口,清退漁排28.19萬口、貝藻類10.1萬畝,清理海漂垃圾8586噸、泡沫浮球117萬個。
海上崛起新田園,魚躍人歡好“豐”景。重建海上養殖新秩序后,一度消失的中華白海豚頻頻光顧,“稀客”成“常客”,“碧海藍天、漁舟唱晚”的美景重現三都澳。遷入更環保更抗風更寬敞的“新家”,不僅養殖密度大幅降低,長期困擾養殖戶的白點病得到有效遏制,使得大黃魚成活率大為提高,魚類品質持續優化,價格一度由11元/斤漲至13元/斤,預計今年養殖產量將超7萬噸、總產值超30億元。
乘勢發力,蕉城區積極謀劃起深水大網箱等新型生態養殖布局,同時嚴把質量安全關,積極推廣“海上網箱養殖管理社區”模式,持續推進蕉城漁醫分院建設,率先在三都澳白基灣海域成立全市首個“海上社區”和海上巡診中心,並計劃在三都鎮城澳村設立門診部,構建岸上門診、海上巡診與遠程診療相結合的魚病防控服務網絡,定期開展病害防控、藥殘檢測、產地檢疫及魚病診斷服務。
今年5月18日,首批價值60多萬元的新鮮“深水瓜”大黃魚從蕉城發往杭州、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各主要銷售市場。作為運用深海網箱養殖的大黃魚,“深水瓜”因為生長環境更接近自然環境,品質接近野生大黃魚,備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蕉城著力注重大黃魚品質提升,除了‘深水瓜’品牌,在‘寧德大黃魚’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礎上,還打造出‘菜瓜’‘半瓜’‘黃金龍’等系列品牌,已初步形成了寧德大黃魚品牌體系,全區大黃魚企業擁有普通商標576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4件。”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連日來,在寧德金盛水產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鮮嫩肥美的大黃魚經過質檢進場、清洗、魚身分割、加工等一連串工序后,搖身一變成了一道道口味豐富且方便日常食用的預制菜,剁椒黃魚、酸湯黃魚、清蒸黃魚、雪菜黃魚、糟香黃魚……各色美味,令人垂涎不已。
“為了讓消費者吃到更省心、快捷、安全的大黃魚,我們主動轉戰預制菜市場,將大黃魚的魚身、魚膠、魚頭、魚下巴、魚刺、魚肚等部位進行分割,預制成吃法、口味多樣化的產品,在依托傳統線下商超銷售的同時,積極建設成立直播基地,開啟‘線上直播帶貨’銷售新模式。”金盛水產常務副總經理尤信鈴說。
據了解,金盛水產齊下“三都港”品牌大黃魚產品銷售已覆蓋京東、天貓、盒馬生鮮、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線上線下大型電商平台,其中在京東魚類銷售榜首已連續霸榜6年,在天貓平台則連續4年在魚類銷售排行第一,2021年各平台線上銷售總額高達1.8億元。
與金盛水產一樣,全區各大水產企業也積極跑出轉型“加速度”,瞄准產業新賽道,紛紛走上了“精深加工、精准營銷”這一必由之路。
目前,全區共有大黃魚加工企業72家,大黃魚加工生產線有40多條,加工冰鮮大黃魚、條凍大黃魚、鮮鹵大黃魚、半干大黃魚、鹽漬大黃魚、糟黃魚、“三去”大黃魚、黃魚鯗等8個系列產品、90多個品種,全年加工量37.6萬噸,產值113億元。
在銷售渠道方面,多家企業的大黃魚產品進入了沃爾瑪、新華都、永輝等大型超市和全國各大水產批發市場,21家企業開展“互聯網+”業務,2021年度電商銷售額1.3億,增長5%,產品出口韓、美、加、東南亞、歐盟、南非、中東等國和港澳台地區,有效拓寬了產品銷路。
“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區內已逐漸發展出岳海、官井洋、三都澳、金盛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水產加工領軍企業,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培育壯大大黃魚龍頭企業規模,推動創建大黃魚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在資源供應、產品加工、品牌創建、質量安全、市場開拓等方面形成集中優勢,賦能蕉城大黃魚產業高質量發展。”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起漁啦!”沐浴秋日暖陽,“海上浮城”三都澳迎來了大黃魚豐收季。一筐筐金燦燦的大黃魚被捕撈上市,讓漁民們個個喜上眉梢,而耕海牧漁的魅力風光,更吸引了如織游人紛繁踏至。
“在城市裡待久了,就想著趁周末出來海邊玩玩,這裡不僅能品嘗到豐盛的黃魚美食,還可以看到這麼美的自然風光,真的太棒了!”市民郭女士說。
近年來,蕉城區依托優質的大黃魚產業資源做起了“海文章”,聚焦漁旅融合發展,建起了白基灣新型塑膠漁排養殖示范點、三都島萬畝貝藻類養殖示范片和秋竹海上田園綜合體項目,推動斗姆島民宿﹑海關文化等項目建設及國魚宴品鑒體驗,致力於打造海上觀光、攝影、民宿、垂釣、體驗式捕撈等漁旅融合新業態。
“依托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形成的優美景觀和良好生態環境,我們還建成了‘風、光、儲、充、用’微電網示范項目,乾安特产日發電量達300千瓦時,既滿足了該處漁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用電,又滿足了養殖產業‘柴’改‘電’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白基灣新型塑膠漁排養殖示范點相關負責人說。
以漁促旅,以旅興漁。一直以來,蕉城區積極將大黃魚作為城市名片,開展大黃魚捕撈季、黃魚宴、大黃魚產業發展論壇、大黃魚書法攝影展等多種活動形式的大黃魚文化節,並探索打造“黃魚菜肴+旅游”產業化新模式,迅速帶旺一批美食旅游路線,以“一魚”撬動“一游”、以“一游”帶動“一魚”,推動大黃魚產業與美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今年7月,蕉城區還把漁旅文化帶到了福州三坊七巷,啟動“國魚獻禮 福見蕉城”夏季旅游推介活動,以海洋文化、大黃魚文化等為主題陳設的特色展區和色香味俱全的國魚盛宴,引得不少游客駐足“打卡”。
以奔跑的姿態昂首在“漁旅融合”的道路上煥發出大黃魚產業新的生機與活力,蕉城富有海島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也越走越寬。僅2021年,全區海上旅游人數達46萬人次,同比增加13%,旅游收入達3.68億元,同比增加11%。
“今年蕉城區還推出‘國魚計劃’,著力構建大黃魚養殖產業鏈,打造大黃魚集群經濟圈,建設漁港碼頭經濟帶,織就‘國魚’品牌輻射網的發展新格局,打造集種業、養殖、加工、市場、科研、文旅融合為一體的‘中國大黃魚之都’,我們有信心能實現‘大黃魚國魚’享譽全國、游向世界。”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