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特色城市化建设纪实
延吉市作为我省东部中心城市,非农化率和城区城郊村比例高,城市直接带动村屯发展优势非常突出,城镇化向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也已具备。为此,延吉市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切入点,按照“城乡互补、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要求,全力实现城乡规划、政策、环境、产业、建设、管理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具有延吉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
城乡一体化,要求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整体,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资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这就要求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理顺城镇管理机制。延吉市提升城乡管理数字化及智能化,实现由城镇至农村全覆盖;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机制,逐步将市区规划区内有条件的村改造为社区管理体制下的居委会,加快提升人文素质和农村文化形象;组建以综合信访站、民生服务站、群众工作站为主要内容的“三站统管”工作机构,出台《社会管理一百条》,覆盖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正、特殊群体帮教、流动人口管理、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组织夯实、虚拟社会管理等七大方面,扎实搞好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工作。
加大投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去年,延吉市加大财政支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新扩建4个镇卫生院、75个村卫生所;6.2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在籍农村人口的100%;注重发展农村科技事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图书、电影、文艺“三下乡”活动和有线年“三节下乡”慰问演出20场,文化惠民下乡演出66场。
延吉市统筹城乡规划,二道江十大美食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推动城市产业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逐渐向农村延伸,重大项目向工业园区落户;完善主要城区以及主要城区与城镇的道路连通,打造城镇半小时交通圈;树立“今天的城郊镇、明天的副城区”的城市发展理念,明确各镇功能定位,对城郊型城镇和重点地段做好详细规划和设计,把“城中村”列入旧城改造规划,重点抓好西部新区、北部郊区、朝阳川新区规划详编和项目建设规划,加快产业、基础设施等规划,推进城市郊区与主城区同城化无缝连接和一体化融合发展。
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延吉市投资1.05亿元推进朝阳川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城郊重点发展项目;实施“四路安居”和廉租房建设工程,投资3789万元,完成泥草房改造560户,改造农村厕所400个,改造排洪、排污管网及边沟6910米,城乡绿化率达45%;大力推进以“三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做到环境整治全覆盖;投资513万元完成2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3126万元启动八道村集贸市场改建、生态种猪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41个。目前,延吉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所辖4个镇全部进入省级卫生镇行列,三道湾镇成为国家级卫生镇,形成了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发展格局。
延吉市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0亿元,农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7300万美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获批省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和中国朝鲜族食品生产基地,为其发展外向型农业创造了条件;总投资5亿元的吉宏工贸农产品加工园区,总投资5.4亿元的依兰药特食品综合型集中区等产业化水平高的项目顺利推进;先后将延吉卷烟厂、插秧机厂、啤酒厂、大京纺织等重大项目搬迁到两个开发区和周边地区,既优化了生产力布局,又带动了城市周边农村发展。
近年来,二道江十大美食延吉市加快城乡融合、城乡共荣步伐,城镇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连续四次成为“全国百强县”,被中央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市”,进入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行列;涌现出2个“全省十强镇”,2个省“百镇建设工程”推进镇,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城镇化水平领跑全国、全省。2012年,延吉市城镇化率达89.1%,跃居第十二届全国百强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