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德惠: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带动产业集群集聚
“中国食品名城”吉林德惠市坚持走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路线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鸡、生猪、肉牛、休闲食品、稻米、玉米化工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龙头企业是行业中的标杆与模范。在农业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肩负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中国食品名城”吉林德惠,一个面积3435平方公里的县级城市,却聚集了64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1户、省级24户、市级29户,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于吉林省各县、市、区,奠定了德惠市在肉鸡、生猪、肉牛、休闲食品、稻米、玉米化工等领域的突出优势,成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动力。
德惠是农业大县,更是农业强县,早在2011年就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近年来,德惠市紧盯化解“种原粮、卖原粮”问题,坚持走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路线,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
德惠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始于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吉林省首家中泰合资的肉鸡一条龙企业,开启了德惠肉鸡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的历程。德大公司在德惠市建设了种鸡场、孵化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厂、油脂厂、鸡肉食品深加工厂、羽毛粉厂等,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也催生出一批为企业提供收粮、抓鸡、运料、清洗鸡舍等配套服务的个体户、经纪人和中小微企业,吉林美食培育出一批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形成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奠定了德惠肉鸡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随之成功引入了新希望六和、禾丰、耘垦、皓德(皓月)、达利、大合等一批上市企业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规模,拓展了肉牛、休闲食品、玉米化工等产业链。
在吸引域外龙头企业到德惠投资发展的同时,德惠市还着力打造本土龙头,积极鼓励和支持为德大提供配套的小老板成立公司,做大主业,延伸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随着德大的发展,为之提供配套服务的商户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培育形成了德翔牧业、德翔食品、吉星实业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省级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以肉鸡为主导产业的市级龙头企业。德惠市借鉴肉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优质玉米等饲料资源,培育了佳龙、阔源2户以生猪全产业链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依托岔路口镇等松花江沿线乡镇优质水稻资源,培育了松江佰顺稻米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
此外,德惠市还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扶持推动重大技术推广,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力,提高经营主体对农户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05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650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0万亩,占耕地的49%。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0家,示范家庭农场31个,成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对象。
推动一批大项目落地。2020年以来,德大公司1亿只肉鸡一条龙项目、德翔集团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禾丰集团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吉星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佳龙牧业百万头生猪屠宰场和20万头商品猪育肥场等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极大促进了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
实施一批延链补链项目。2018年,德惠市入选全国第一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县,相继实施了德翔10万吨有机肥厂、沃承8万吨有机肥厂等一大批有机肥项目,新增粪污处理能力100万吨。大量有机肥替代化肥还田,也使得德惠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引进孵化一批大项目。德惠市立足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四大优势,积极谋划项目,精心包装项目,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主动对接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孵化项目,深入开展专班抓项目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力支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吉林美食早期有大成集团进驻德惠注册大合生物公司,建设玉米化工项目;近期有福建达利、福建回头客等落户德惠朱城子镇,建设休闲食品项目,并不断扩产扩能,大幅提升了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德翔集团与吉林农大于去年7月1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饲料、休闲食品、食用菌等生产技术和产品,建设百万吨饲料厂,谋划2万吨食品深加工和2万吨双孢菇生产等项目,向着百亿产值龙头企业迈进,必将更加有力带动全市乡村产业发展。
德惠市依托“中国食品名城”这张金字招牌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构建了“一带引领、一核示范、三区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带”,即沿102国道农牧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生猪、肉鸡、肉牛等产业链,形成全市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发展带。“一核”,即德惠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发展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打造多元化发展格局。“三区”,即朱城子食品加工园区、菜园子玉米精深加工园区、朝阳和岔路口绿色稻米加工园区。“一带一核三区”联动发展,合理确定产业重点和建设布局,强化水、电、气和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了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推动了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和增收链拓宽,构筑了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紧跟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方向,德惠市先后成功创建了稻米、肉鸡、生猪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布海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吉林美食德惠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个省级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试验区,并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吉林省水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极大提升了德惠市对各类农业企业的吸引集聚能力。
搞好区域化布局。本着“围绕龙头建基地,发展基地建新龙”的指导原则,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了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特种油料、瓜菜、林果等六大种植基地和肉鸡、肉牛、生猪、肉鹅、肉羊、蛋鸡等六大养殖基地,形成了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单产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园艺特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
强化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质量标准认证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及动植物重大疫情和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积极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全市共培育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11个,有9大类128种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129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吉林省著名商标16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提高组织化程度。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龙头企业与其他配套服务组织不断强化分工协作内容,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格局,建立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水平,推进“第一车间”建设。目前,全市有9万以上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依托德大、德翔、佳龙、达利等龙头企业在技术、工艺、管理上的领先优势,通过打造品牌、推介名牌,不断提高德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各级名牌产品53个。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德惠市“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荣誉称号,“德惠小町”已经成为“吉林大米”的代表品牌和“长春大米”的领军品牌。
德惠市还着力健全营销网络,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4个,“农家店”“农资店”分别发展到179户和91户,年交易额达15亿元。大力支持产业化经营组织组建专销、分销、代理商销售队伍,多渠道推销德惠本地产品。加强连锁店、直营店、体验店建设,德大炸鸡店、德翔炸鸡店已开始在全省布局。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到近千家,年交易额达到2600多万元。充分发挥“中国食品名城”的名片效应,积极参加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举行的展会,加快了德惠农产品进军国内外市场的步伐。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农增收。德惠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联农带农的有效模式。德翔牧业通过与省农担公司合作,为其联合体内34户家庭农场担保贷款6301万元,通过改造养殖棚舍、增加笼养设备等,户均养殖规模提升至年出栏57万只,收入增加4倍以上。
通过“保底价+市场价分红”订单合同型联结模式带农增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签订购销合同,指导合作社和农户按照技术要求建设种养基地,提供生产资料,到期按照合同要求收购,促进农户与企业互利共赢。佳龙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玉米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0.3元/斤,水稻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0.5元/斤,带动农户4100户,带动农民增收2800万元。
通过“企业+农户”转移就业型联结模式带农增收。各龙头企业加工环节长期聘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获取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人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目前,全市有9万以上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十四五”期间,随着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向千亿产值宏伟目标更进一步,强势引领带动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