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之地
瑞昌十大美食江西崇义县城往东偏南一箭之地,有群山,齐云接天,排峰相叠,曰之阳岭。阳岭有巨峰36座,主峰1296米,峰尖破云,林木聚气蔽日,四季界线并不分明,仿佛温暖生了根,赶也赶不走了。
阳岭的水是长了翅膀的。阳岭有多高,水就有多猛。阳岭有瀑布9处,落差不等。大瀑,在李白诗句之外轰然鸣响,垂练喷雪,玉珠四溅。小瀑,飞流闪烁,汇于曲溪,忽隐忽现。
阳岭深处溪谷多多,但最著名的唤作“兰溪谷”。瞧瞧,连名字都浸润着水气,散发着兰之幽香。兰溪谷谷口有一块巨石,劈面而立。石上所刻正是“兰溪谷”三个字,字迹高古苍劲,却又灵动飘逸。
进入谷中,便见一曲溪在谷底流淌,汩汩欢畅。不用问,这一定就是兰溪了。我沿石径前行,寻之探之,视野里不是意外,就是惊喜。溪畔偶有青蛙跳跃,而溪中则有鱼影腾蹿。当地朋友说,兰溪谷也有娃娃鱼呢,不过,它们藏在水底石隙间,轻易不肯露面。朋友挽起裤脚,欲要下溪水中掀开石板,印证他说的话。我摆摆手,说:“罢了,罢了。”
我想,对待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理睬它们,让它们宁静而安然地生活,不受干扰。
阳岭群山中竹林广袤,多达10万余亩呢。竹,非草非木。竹就是竹。阳岭有大片分布的毛竹、紫竹等常见的竹,也有零星分布的红壳竹、乌竹、刁竹、石竹等奇竹。更奇的是,阳岭居然还有实腹竹。晋人戴凯之言:“夫竹之大体多空中,而时有实,十或一耳,故曰小异。然虽有空实之异,而未有竹之无节者,故曰大同。”过去,我一向认为,竹都是空心的。看来,举凡天下事物,皆有例外。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崇义全县竹林70万亩,一个阳岭就独占其七分之一。于兰溪谷举目览之,满坡满岭的翠竹不禁令我感慨万端。
阳岭毛竹经过加工,化身成了竹筐竹篓,竹桌竹椅,竹具竹器。近年,当地又开发出了一种集装箱竹地板,硬度大,强度高,结构稳定,耐用美观。出口海外,颇受欧洲人喜爱。如今,崇义全县竹加工企业就有80多家,每年创造产值17亿元。是呀,一根翠竹就可让山民致富,一根翠竹就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竹,真是个好东西呢。
登临阳岭山巅远眺,阳岭三面临水,陡水、西湖、长河坝环之。早年,水上有木船、竹筏、木排往来,出则多运的是柴、炭、竹木、野果等土特产品,进则运盐、油、布匹、五金及杂货等生活用品居多。不临水的那一面便是县城了。观之,建筑林立,行人及车辆如蚁如豆。
阳岭山巅有一家叫“阳明山庄”的菜馆,远近食客常来光顾。这里的竹笋扣肉、竹笋烧排骨、魔芋烧麻鸭、瓦罐鸡、九层皮、黄姜豆腐、艾草面蒸饺等几道美食,让人食之不忘。而“阳明山庄”自酿的客家米酒,更是回甘绵润,甜美芳香。
阳岭山间亦有茶园,茶垄曲线纵横,或蜿蜒起伏,或重重叠叠。产自此处的“阳岭绿茶”,饮之,解渴,润肺,通体透爽,美也。
在崇义山区行走,我于民间采集到的一些农事谚语几乎都与天气相关。比如,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在惊蛰之前,天空中打雷是好现象,预示着风调雨顺。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根据彩虹出升的方向,预测是晴天,还是雨天。比如,春雾晴,夏雾雨,秋雾风,冬雾雪——根据四季起雾的情况,预知天气是晴朗,是下雨,是起风,还是下雪。比如,旱风树上叫,雨风地下扫——干旱之日,气流升腾;多雨的天气,气流下沉。等等。这些谚语里透着崇义人的民间智慧。
我们所见的天是虚空的,但实际上并不虚空,它充盈着气。此气由阴气和阳气组成,阴气阳气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必然发生极端天气现象。反之,亦然。
天地之间,人物存焉。可谓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这话是古人说的。
今天,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农事活动不再依赖于那些谚语。然而,在崇义采集农事谚语期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山民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和农耕文化的尊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崇义之农事,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在长期农事活动中,崇义人认识到这样的道理:“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
在崇义,山峦相叠,水流丰沛。客家人创造出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要素构建的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和自成一体的自流灌溉体系,涵养山川草木,造福一方。
明代,王阳明平息匪患后,崇义山区渐渐安定。遂有客家人迁入,开垦山麓和低缓丘陵的坡地,渐成板块梯田。还开掘山坡池塘,拦截雨水,引入梯田。
崇义上堡梯田多多,梯田因山成形,因水而兴,因农作而发展完善。一代一代崇义客家人居山饮涧,有序开垦,梯田稻作规模渐渐可观起来。
水利灌溉体系亦逐年完善。为了尽量不破坏森林植被,在梯田上方森林中,主要采用竹笕输水大余十大美食,开挖简易沟渠,依靠天然的地形实现输水。由于梯田独特的地形条件,在梯田与梯田之间,主要通过修建水渠和借田输水。
在崇义上堡,“之”形流灌最常见。水流自溪流引入梯田顶部水头田后,自上而下自流灌溉每一块梯田,需要在每一块田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并错位布置,使水流路线呈“之”字形状。“之”形流灌,具有调节溪水温度和土壤温度、有效用水等功能。
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溉的农用水车。筒车出现于隋朝,盛于唐朝,这种靠水转动而自行提水的灌溉方式,在崇义的山间溪畔时有所见。崇义的朋友告诉我,筒车还有另外几个别称:“天车”“竹车”“水轮”“水车”等等。
筒车,按照材质分为竹筒车和木筒车。筒车的水轮固定在河边水中,轮周斜装着若干竹木制的小筒,多达42筒。其原理是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次第入水舀水至顶倾出,以竹槽接之,导入水田,灌溉稻禾。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功效奇佳。
黄昏中,河溪上的筒车转动着,吱吱扭扭,一圈一圈,它苍劲老迈的身影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那是一幅奇画。在崇义“野果大世界”的展厅里,我看到了一幅画,画上没有山水,没有风景,没有人物,画上是一个绿色的巨大的“野”字,“野”字的周围汇聚着大小不等、横竖不一的格言——野是一种元素/野是一种文化/野是一种性格/野是一种天性/野是一种生活方式/野是有趣的灵魂/野是洒脱随性/野是做到最好/野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哈哈哈——野果新滋味,果然与众不同啊!
旧时,崇义野果巨多,分布于大小山岭,溪谷河畔。清光绪年间,县志就有记载:“过埠蜜桃,味甜如蜜”。崇义盛产杨梅、金桔、枇杷、柚、橙、葡萄、刺葡萄等。
不过,崇义野果的根脉时断时续。据记载,1937年,崇义产桃315担,李406担。以后若干年,就没有确切的统计了。1956年,崇义兴办果树苗圃,进行无核柿子嫁接,还进行梨树、蜜桃和红橘实生苗培育。
“野果大世界”创建于1995年。那是一座无名山谷,野果有刺葡萄、八月炸、柿子、皂角、野酸枣等。一个叫庄席福的青年,颇有眼光和想法,他向崇义县政府申请,在此建立野果保护区。取名君子谷野果保护区。
庄席福是本地人。他熟悉这里的山岭,熟悉这里的野果,甚至熟悉这里野果的味道。保护区的建立,源于他的一个梦想——把小时候吃过的、见过的野果保护起来,让这些野果不至于绝种。
20多年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庄席福走遍了南方各地的山野,采集各种野果的种子在君子谷播种,栽培繁育,终获成功。
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野果种质资源圃”也建立起来了。举凡能说出名字的南方亚热带野果,在这里都能找到它的种子和实生苗。君子谷成了真正的野果世界。
忽然间,我想起梭罗说过:野果的价值不在于被人获取或者吃掉,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