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寻找嫩江 - -内蒙古新闻网

黑龙江美食特产 2023-02-18 14:12162未知admin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条水系,大兴安岭纵贯呼伦贝尔,把它分为岭西岭东两部分,西侧是额尔古纳河水系,东边就是嫩江水系。这条全长1370公里的河流,由北向南一路吸纳甘河、雅鲁河、绰尔河等多条河流,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划出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之间的交界。

  嫩江,达斡尔人称为“纳文江”,这条流域总面积28.2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滋养着周边的黑土地,形成了两岸多个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7世纪五六十年代,达斡尔族从黑龙江上游地区的故乡陆续迁到几乎没有人烟的嫩江边,开发了嫩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达斡尔文化。

  作为记者,尽管我在纸端经常读到达斡尔族文化,也思考过一条江和一个民族的关系,但是,没亲自到过莫旗,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一路东行,穿过广阔的草原和浩瀚的林海,冬雪、红毛柳、白桦、蒙古栎景物一一在车窗上闪过。和严冬的冷峻不同,初春的岭上风光让人感觉了一丝温暖,使人心情愉悦。

  车行5个多小时,到莫旗已是傍晚,夜色中,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小镇暮色朦胧。“嫩江在哪儿呢?”我问记者站记者蒋希武。他笑着说:“明天你就知道了。”

  两天紧张忙碌的讲课让我顾不上再深究细问,直到第三天采访出发时,我又问了蒋希武,这次他笑而不答。

  第一站去莫旗达斡尔民族风情园。之所以选择这个采访点,是因为我觉得整个东北亚文化的起始点就是萨满文化。了解了萨满文化,就抓住了达斡尔文化的核心,从而可以厘清文化的脉络。

  离尼尔基镇9公里有一座山,塔河特产名为斡包山。从海拔上说,斡包山不是一座雄伟的山,但远远还是可以一眼望到,因为特征实在太明显一座锻铜铸造,高达21米的萨满铜像屹立在山巅。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萨满像身材伟岸,左手持萨满鼓,右手持鼓槌,像是在呐喊,又像在呼唤。

  萨满教产生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渔猎生活时代,是地球北半部众多民族普遍信奉的一种宗教。在我市境内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均有信奉萨满教的传统。

  这座总面积769平方米的陈列馆,收藏了北方满、蒙、鄂温克、鄂伦春等8个民族的萨满文物。馆藏文物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再现等形式,全面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文化。

  园区工作人员鲍师傅说:“现在是旅游淡季,人来得少。等到夏天,旅游旺季到来,来萨满陈列馆参观的人最多时每天能达到500人次。大家忙得很!”

  出了博物馆,我被一片耀眼的亮色晃了眼睛,“那是哪儿?好大的冰面!”蒋希武指着远处说:“你看,这就是嫩江!”

  远处的莫旗嫩江水库像一块巨大的冰,晶莹剔透;又像是一块宝石,光亮圣洁。冰上有汽车经过,像是水面上的小甲虫。

  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木库莲制作者孟满荣。他今年55岁,从小在奶奶的熏陶下喜欢上了这世界最小的民族乐器。他不但弹木库莲,还动手制做。桌面上放着的一个个他亲手制的红铜木库莲,从外形上就惹人喜爱。

  今年1月18日,他联合了十余名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艺术爱好者共32人,成立了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就是要借乌春、木库莲、扎恩达勒等艺术形式,普及推广达斡尔文化。

  他印象最深的是,2月8日内蒙古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呼伦贝尔召开,他一家6口人作为达斡尔民俗的表演者,在达斡尔民居接待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一行人。

  李纪恒书记详细问了他家的近况,并坐在炕桌前听他一家人演唱了达斡尔族歌曲《密林深处是我家》。演唱结束后,李纪恒书记鼓励他继续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这让他欢欣鼓舞。

  旁边人说:“老孟,你今年要有好兆头!”孟满荣听后乐得合不拢嘴。可不,最近艺术团就接到中央电视台2017年中秋晚会节目组邀请去表演节目。今年的好事真是一件接着一件啊!

  在他家中,我们还遇到了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的副团长,年轻的孟格。他受舅舅影响喜欢上了木库莲。他制作的木库莲外形新颖,极具创新。鹰是达斡人的图腾,他把鹰的图案用到了木库莲上,受到了达斡尔族同行的认可。

  孟格还喜欢呼麦。在国际呼麦大赛上,在高手如云中呼麦故乡蒙古国科布多省的舞台,他把木库莲和呼麦结合进行演奏,让评委和观众耳目一新,也因此获得了优秀奖。

  “我不在乎名次,只是想把木库莲带到国际舞台上,让世界看看我们达斡尔人的乐器。”孟格说。

  孟满荣和孟格说,自治旗重视达斡尔文化,为了支持他们,文化局决定提供一台文化大篷车供他们下乡演出使用,这让他们对传承文化更充满了信心。

  传承在民间开始得有章有法,在舞台上,莫旗的文化工作者将达斡尔文化展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走进莫旗歌舞团(乌兰牧骑),我一下就被挂满走廊的照片吸引了。

  成立于1959年的莫旗乌兰牧骑是自治区首批建立的队伍之一,在全国文艺界大名鼎鼎。在58年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全国巡回演出队,于1965年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阿城美食

  一张张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幅幅精美的剧照述说着莫旗乌兰牧骑的辉煌。

  莫旗民族歌舞团团长孟塬介绍说,歌舞团现有演员71名,平均年龄27岁,由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各民族队员组成,基本上都能够“一专多能”。歌舞团曾多次获得国家一类乌兰牧骑、“十佳”乌兰牧骑的称号,排演的节目屡获区内外大奖。

  我们走进节目排练厅,看到20余名舞蹈演员正在排练,他们精神抖擞,舞姿曼妙。“鲁日格勒!”我认了出来。“对!您看到的这版鲁日格勒已经是经过重排后的第二版了,比原版的节奏更快,更优美。”孟塬说。

  “鲁日格勒舞”多取材于达斡尔族的生产劳动与现实生活,在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莫旗歌舞团表演的“鲁日格勒”曾获得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贴近群众的惠民演出又重回基层。仅2016年一年,莫旗歌舞团就组织了105场惠民演出,他们走进村屯、小学、敬老院,在基层大受欢迎。尤其是自创达斡尔小品,在乡村受到群众热捧。

  “我们的根在基层。只有密切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加深相互了解,才能真正深得下去、扎得牢固。在这样的演出中,我们汲取了艺术营养,提升了境界,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与尊重,找到了自身价值。”孟塬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水土不但是地理地貌,更是文化的土壤。莫旗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发展达斡尔民族文化,呼玛特产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明明所说:“达斡尔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是达斡尔历史发展的见证,我们一定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保持社会的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天的采访下来,我深深被莫旗的达斡尔文化所感动,更被采访对象甘于寂寞、奋发有为的精神所感染。

  采访结束的路上,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嫩江就在我住的莫力达瓦宾馆不远处。临走那天的早晨,我漫步嫩江边,看着这条冰封的大江,心中感慨万千。

  历史是一条河流,有时顺畅有时曲折,正如一个民族的奋斗历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这个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仅有33万人,这些人一代代根植于嫩江边,如青青的柳蒿芽,一边汲取着文化的养料,一边传承着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将山山水水都做成了文化,达斡尔文化在他们心中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些文化的历史的珍宝得到了传承,更在当代莫旗人手中得到了发扬。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