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出炉!排名出乎意料
原标题:刚刚,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出炉!排名出乎意料...你关心的城市入围了吗?谁最“潮”?
2017年初,由于短视频的兴起,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借势出圈,成为互联网上的走红城市和人们心之所向的打卡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打造独特的“网红”标签,去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网红城市不再只是年轻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活力的路径,更是城市管理者们制定城市规划、打造城市名片的方向目标。
10月27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客户端、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腾讯云联合发布第二届《中国潮经济·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从网络热度、城市活力、潮生活、产业发展、印象评分等5个维度,设置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为研究城市影响力塑造和产业布局提供全方位的视角。
既有理性的数据评价标尺,也有感性的大众印象评分。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在网络平台发起“谁是你心目中的网红城市”投票互动,共有超万名网友参与。同时,还邀约了超100位专家学者、潮公司高管、投资人、潮达人组成评委团,根据各城市的形象魅力、旅游魅力、生活魅力、商业魅力及未来可塑性等进行综合打分。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成都、南京、武汉、长沙、西安的网红指数得分位列前十。
我们定义的“网红城市”,考量的是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既包含网络热度,也包含城市活力的综合评估。
在“中国潮经济·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中,北上广深再次跻身全国前五,且最受网民和专家评委们认可。在城市研究专家黄汉城看来,“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一座网红城市要想不“过气”,需要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才能守住优势,红得长久。
此外,杭州从去年的第五升至第三,成都、南京、武汉、长沙、西安等新一线城市进入十强。网红指数超过80分的城市均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除成都、西安外,上述城市的2020年人均GDP基本超过10万元,属于第一梯队。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网红城市百强中1/3来自广东(10个)、江苏(12个)、浙江(11个),江苏除宿迁外均入榜。中西部省份多以省会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入榜。
城市群方面,长三角占据20席,粤闽浙沿海、山东半岛紧随其后。珠三角九城仅肇庆未进入百强榜。
此外,海口、三亚、丽江、拉萨、黄山、北海、大理、西双版纳等三四线名以外,但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完善的基建配套跻身百强。以丽江为例,“虽然经济体量不大,却有独特的酒吧文化、古城文化,而且还有国际机场,方便了人的集聚和疏散。这两个条件让它一直作为特殊的符号,火遍网络。”黄汉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城市“网红度”,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增一大硬核指标“城市活力指数”,从经济实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衡量城市的活力程度。广州排名全国第一,各项指标无明显短板。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尽管GDP总量和人口规模不及北京、上海,但广州增长潜力明显,GDP近三年名义增长率达到25.9%,在一线城市中位居首位;常住人口近三年增长率高达28.82%,仅次于深圳,远超京沪;交通方面无论是市内地铁建设还是城际间机场航班、高铁、高速公路,广州均优于深圳。
除北上广深外,杭州也是个不得不提的城市,在今年的网红城市百强榜单中,杭州上升2位至第三。
立足于“电商+直播”,杭州的网红帽牢牢戴住,同时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力,推动全省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中心,杭州吸引了周边地区丰富的货源,如中国最大的女装批发市场四季青、代表流行皮革趋势的“海宁皮革城”、“温州皮鞋厂”、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丰富殷实的产业基础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网红涌向杭州,形成了网红们从流量到带货的商业链条。
“杭州突出的人才吸引力与它‘网红城市’的传播会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因其以互联网、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薪酬也较有吸引力,在十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智联招聘副总裁李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
广州杭州之争由来已久。从榜单数来看,广州硬核实力更强,而在文娱、旅游产业、潮生活人均密度等方面被杭州拉开差距。“不过,杭州作为近年异军突起的城市,在长期的积淀方面,如在人才流入和每万人专利授权等数量上还是略低于发展时间更久的广州。”李强表示。
从网红城市TOP10来看,重庆、武汉变化最明显。武汉上升3个位次至第8名,重庆则从去年的第10名跌落至第17名。
网红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深入挖掘城市存量资源价值,利用短视频营销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旅游业和文娱产业等服务业。同时,通过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引进具有前沿创新技术的创业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新经济产业集群,才是城市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般而言,网红城市的流量效应最先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凭借李子坝站轻轨楼和洪崖洞夜景,重庆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在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得分蝉联第一。但在文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口吸引力以及潮流门店人均密度方面,重庆的优势并不明显。
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在重庆注册的文娱、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均突破2万家,相比2017年底增幅超过八成,但目前缺乏雄厚的资本及上市龙头企业。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成都和西安。
“上述几个西部城市,虽然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产业的底子毕竟不如沿海城市,所以会聚焦文旅赛道,主动迎合网红审美。”毕竟,将产业经济和文旅创新相结合,城市才能具有持续的虹吸效应。
在人才吸引力方面,重庆在新一线城市中几乎垫底,仅略胜于宁波、沈阳,与经济实力不太相称。
智联招聘副总裁李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才的地方,还是依靠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薪酬、公共服务和文化氛围等多维要素。措美十大美食”
“对人才的持续吸引力肯定是‘网红城市’实现长红的一个必要条件。”李强进一步说道。
一座城要讲好故事,不只是昙花一现的热搜,还需要硬核干货。8D魔幻立交桥等固然吸引眼球,但交通不便也是客观事实,只是依靠独特建筑出圈,没有继续挖掘新的故事,大众是否会出现审美疲劳?对于“山城”重庆而言,如何让“网红”变成“长红”,值得思考。
武汉成为强“网红城市”的背后,可以说是城市形象营销意识的觉醒,也是当地政府对旅游、文化、交通等资源的系统整合。这些恰恰是“中国潮经济·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的重要依据之一。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让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关注度迅速攀升,大量游客想一睹其重塑后的风采。在由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关于疫情下旅游需求趋势的报告中,武汉成为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
2020年,超过2.59亿人次游客打卡武汉,贡献近3000亿旅游收入,助力武汉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得分仅次于重庆。这种火爆一直延续至今年国庆,武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接待游客人次超过2000万的城市。作为当地打卡“风向标”,黄鹤楼单日接待量超过5万人次,已逼近景区最大接待量。
疫情平稳以后,武汉一直专注于文旅产品的升级,涌现了文创产品、特色夜游等一批网红爆款,吸引游客们主动消费,也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科技赋能创造网络传播亮点,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来自汕头的游客赵书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曾在五年前来过黄鹤楼,今年国庆二刷黄鹤楼,和以前的印象大不相同。声光电的沉浸式演出还原了黄鹤楼的历史,还有汽水、雪糕等文创产品,让她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九宫格照片。
不仅如此,解封后的武汉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消费刺激“组合拳”,包括提供20余亿消费券以及A级景区免门票等。为了塑造靓丽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能级,武汉拟打造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交通网和“一路一景”。事实上,武汉拥有成为“网红”的一系列硬核条件,包括天然的高铁和航空枢纽优势、强大的高校资源。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武汉的交通便利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甚至超过深圳。在武汉,你可坐高铁通往全国约140个城市。
最终,旅游收入和消费的提振让这座城市扛住了疫情的影响,守住了全国GDP排名前十的位置,在网红城市榜单中也高居第八。
15秒可以做什么?可以泡杯咖啡,聊几句天,也可以让一座城市广为人知,产生数千亿经济效益。移动互联网让更多城市有了展现的机会。
从2017年开始,短视频助力首批网红城市出圈,重庆、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等成为热门打卡地,重庆立体山城、西安摔碗酒等场景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
在抖音公布的2018年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数据中,重庆以113.6亿次夺魁,西安、成都紧随其后,武汉、长沙排名也十分靠前。
智联招聘副总裁李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想成为网红城市,很重要一个基础是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并加以传播扩大。
“纵观当下典型的网红城市,例如重庆、西安等地,对比之后会发现它们自身都带有比较浓烈的城市特色。例如依山而建的重庆被称为‘山城’,穿楼而过的轻轨以及交叉重叠的立交桥都成为网红打卡地。”
然而,没有热度可以永远持续,人们对热度的这种追求却是一直存在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寻找新的话题,不能在热度之后形成核心的吸引力,网红景点可以昙花一现,网红城市即使出圈也可以被人们遗忘。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5分钟节目获得超20亿次播放量,让取材地河南博物院一举成名。随后,河南卫视再接再厉,相继推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纸扇书生》《洛神水赋》《少林·功夫》《龙门金刚》等节目屡次惊艳观众。同时,节目中出现的景点也备受关注,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受益匪浅。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郑州首次入围黄金周热门前十目的地,关注度持续居高,在网络热度TOP10城市中拥有一席之地。今年“十一”,河南TOP10热门景区如龙门石窟、河南博物院、清明上河园、老君山景区、少林寺等都曾在奇妙游系列节目中出现,文化属性和旅游属性高度重合,这也从市场角度印证了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正确性。10月10日开始,河南432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票一个月,相信将会再度引发旅游热潮。如此出圈方式,网友直言“这才是文化自信”“这样的安利还可以再来一点吗?”
从故宫文创的兴起,再到今年河南“奇妙游”系列节目,国潮文化逐渐引领时尚,博物馆成为热门景点,故事、节目、文化与旅游正在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城市网红标签。讲好文化故事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宣传重点。
在“中国潮经济·2021网络热度排行榜”TOP10城市中,南京、西安、郑州等城市均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如基于“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的西安,在摔碗酒刷屏后又制造了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等热点,网络热度排名第五,相比前一年前进了4名。
近年来,年轻人对国风文化关注度普遍提高,国潮文化逐渐成为消费新趋势。“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网红城市也是他们对‘诗和远方’向往的文化旅游时尚标签。”李强表示。
据商务部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 90/00后人口规模达3.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他们更自信更个性,对新事物有更高包容度,走在潮流生活的最前端。
一二线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管理能力依然具有吸引力,休闲生活的潮流度和便利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学习之余,愿意去运动馆挥洒汗水,或者约上三五好友玩个剧本杀,看场最新的电影、演出,去潮玩店寻找心水之物,走进博物馆探寻传统文化魅力,闲坐咖啡馆度过一整天……这些已成为潮流消费的重要风向标,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成全球第一票仓,剧本杀、潮玩店掀起开店热潮亦可佐证。
因此,21数据新闻实验室选取奶茶咖啡酒吧、电影院演出馆运动馆、博物馆书店、潮玩店剧本杀门店人均密集度及潮流商品电商活跃度来度量各城市的潮生活指数,试图探寻各大网红城市的休闲生活潮流度。
整体来看,潮生活指数与人均GDP有一定正相关性,人均GDP越高的地区,潮流消费更强。
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珠海、广州、厦门、深圳、三亚、武汉进入潮生活指数TOP10城市,除三亚外其余9城人均GDP均超过12万,还有无锡、长沙、青岛、宁波也进入潮生活指数TOP20榜单。
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呈明显的区域聚集趋势,相比而言,长三角的潮流商品线上购买较为活跃,珠三角则侧重线下休闲活动。沈阳成潮生活指数TOP20中唯一的东北城市。
2020年,三亚GDP为695.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73位,人均GDP为6.74万元,珠海的GDP排名第71位,潮生活指数排名第12的海口人均GDP也仅6.24万元,在榜单前列似乎格格不入,然而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休闲生活颇受欢迎。
“不是每个城市都要成为深圳。对城市的评价标准不能太单一。小城市可以保持绿水青山,把旅游、农业、特色产业做好。”
孙不熟表示,很多Z世代的年轻人,确实更愿意去一些压力比较小的休闲一点的城市,小城市更该把这部分不想去大城市“卷”的人留住,把年轻人服务好。
首批网红城市出圈,很多城市都在模仿,仿佛哪里都是千年古镇,主题公园千篇一律,美食街容纳大江南北,不知身处何处。但是同样的话题并没有批量制造出更多的网红城市,人们也逐渐失去热情。
网红城市还是区域竞争力的体现,城市评价标准不能太单一,独特的城市特色才是核心吸引力。
网红城市不需要下一个重庆西安,而是要形成个性化的城市魅力。措美十大美食它可以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管理者们需要讲好自己的城市故事。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曾公开指出,光有话题和热度而没有核心的吸引力是不行的,没有哪个城市能通过短期的现象级产物赢得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特色的形成,其实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更广泛公众认同的过程,从网红走向长红,这个周期可能是几十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的总结,网红城市需具备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公共基础服务完善,其次是独特的主题IP基因与城市文化的结合,最根本的还是要有较强的城市产业经济条件,并且一定是三产不断升级、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潮经济”项目组将持续发布网红城市百强榜,不仅是从网络热度监测当前城市的网红程度,还希望成为试金石,寻找出更具魅力的长红城市。
(1)榜单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8月31日,统计样本为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州、地区、盟,不含港澳台地区),为方便统计皆以城市统称。
(2)数据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智联招聘、启信宝、各地统计公报或年鉴、wind、携程、非常准、各机场官网、12306、猫眼、大众点评、抖音、百度搜索、新浪微博等。
(3)武汉、南京、郑州等部分城市的网络热度指数已剔除疫情、灾难事故的影响。
(4)部分城市未公布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中任何一项,以0计入;重庆按2020年A级景区接待人次的下滑幅度,在2019年数据的基础上估算2020年总接待游客人次以及旅游收入。
[2]马骏,沈坤荣.“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更新研究——基于产业升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21(07):126-132.
[5]21世纪经济报道刘茜.《武汉国庆接待游客量增长近三成,科技赋能网红景点“长红”》2021/10/8.
彻底翻脸?李子柒反击资本:起诉大股东微念!上周刚上热搜:不希望青少年当网红
突发!新东方在线业务!学科类培训陆续关停,转型路在何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