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式”激发乡村振兴“造血功能”
“分类施策、因村制宜”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致富项目“三种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特色”的良好格局。
(一)党支部+合作社,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依托土地流转优势,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产经营型”、“土地股份型”、“服务劳务型”三种类型的合作社,实现村村抱团发展。一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资本”,打造生产经营型合作社。主要是指村集体和村民通过资金、资产等入股,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等项目。其中柴里西村种植合作社,动员农民以资金和土地入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了集“休闲、垂钓、采摘、观赏”为一体的400亩田园综合体项目,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土地”,打造土地股份型合作社。主要是指村集体以土地资源为主组建合作社,通过内股外租、合股自营等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实行保底分红、二次分配。例如东王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顺城美食动员农民以土地入股,供销社以资源入股,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依靠规模化服务,统一连片经营,实现每亩土地平均节本增效500元以上。三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服务”,打造服务劳务型合作社。主要是指村集体领办和参股农村电商、劳务输出、养老托幼、农机农技、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服务型组织,以服务费、股份分红增加集体收入。其中,半阁村投入200余万元村集体资金购置粮食烘干机、收割机等农机装备100余部,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为社员和周边大型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4.9万亩,规模种植面积超过80%,25个村居实现了整建制流转,发展扶持支部领办合作社15家,6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6个村突破100万元。
(二)财政撬动+基础配套,以政府资金撬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吸铁石”“药引子”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基础设施,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要素瓶颈。一是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捆绑使用、灵活分配涉农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跑上级农业项目,先后实施了“万亩标准良田示范区项目”、“8000亩节水灌溉项目”、“千吨设施蔬菜项目”、“2.4万亩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增产”等国家、省、市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1.77亿元,镇财政配套资金4500万元,全镇农田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集中资源办大事。二是开展专项奖补,大力扶持农村致富项目。摒弃平均用力的奖补模式,抓住关键项目、急需领域重点撬动,设立农村致富项目专项奖补资金100万元,对规模大、前景好的项目给予3—20万元奖补,既能鼓励各村居盘活沉睡资源,又能有效解决项目初期资金不足等制约问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激活城市经济,探索发展城乡商贸物流。坚持以城兴产、产城互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统筹规划了8万平方米社区商业步行街、5万平方米西岗大厦,支持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会展、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预计三年内可引进孵化创业人才50人、小微企业50家,培育乡土人才50名,带动周边村居新增就业1000人。同时,依托西岗大厦,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电商,进行农产品和本地特产网上销售,培育村级电商服务示范点,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途径。
(三)工商资本+村级资源,以企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主动引导工商资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依托企业雄厚的资金、超前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企业提质“三方”共赢。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稳妥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引进建设了投资1.8亿元的年产2万吨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培育壮大了富原、丰裕等116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他们延伸链条、做大做强,实现关联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以华食汇公司为龙头,以规模种植、食品加工、畜禽养殖为基础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3000余名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对有四荒地、闲置厂房、坑塘水域的村居,顺城美食进行统一登记造册,积极帮助招引项目、发包出租,获取稳定收入。例如郭庄煤矿封井后,紧邻郭庄煤矿的魏庄村,积极盘活闲置的停车场和废弃的储煤厂,引进了国勤电子、华畅机械加工两个过千万元项目,并利用原魏庄小学校址引进了一个养老公寓项目。通过招引这3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土地租金和服务收益15万元,并能吸纳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滚动发展。三是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兴村富民。在招引企业解决周边农民就业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周边村居,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做文章,大力发展服务业、顺城美食运输业等二三产业,全镇约1.8万农民实现了进矿入企、依企发展。例如,柴里西村依托驻地大企业盛源宏达有限公司,成立了运输车队,为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0万元;大满庄依托驻地企业盛隆化工有限公司,以村集体名义组建大满庄装卸队,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既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又实现了兴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