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嘉禾小吃
偏安于南岭一隅的湖南郴州嘉禾县,历史上不是一个很富足的地方。由于地处山凹,交通
不便。学过一点地理的人都知道,广东与湖南就是横着一座南岭山脉。南岭的南边,一年四季如夏,不见雪花,而南岭的北边,虽也是山里旮旯,却是秋着长装,冬披银装。也正是地处山间,历史上的嘉禾也非远达天朝,名闻世间。既便后来出了个肖克将军,当年也不过是静悄悄从乡间走出来的乡村孩子。我听我父亲说,上世纪四十年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就是日本鬼子当年要打通广西交通线时,曾路经嘉禾的乡间临武小吃。虽是路过,但日本人给他们留下了很坏的记忆。鬼子们闯入他们的家乡,把他们的锅碗都砸了,在米缸里撒尿,强奸妇女。还是少年时代的父亲,同村里的人在山里躲了数日,才敢胆颤心惊地下山。
也正是这种久居山野的生活,酿造出了原始纯朴的美食。我外居出行多年后,才发觉,若说山间食味,能与嘉禾一比的,就是散落在广东梅州的客家人的烹食生活。美食皆源于山野,只是受气候影响,自成一派。
酥油茶是一种很传统、质朴的农村茶饮。我小时候每回走街拜年,去到二伯家,二伯娘都会非常热情给我倒上满满的酥油茶。盛上一碗添加了茶油的热茶,撒上酒糟后油炸的米花,或放入油炸花生、黄豆子、芝麻什么的,呵呵,香气扑面而来。而在严寒的冬日,再放上一些姜片,喝入体内,暖烘烘地驱寒。
对于过去贫寒的农民来说,酥油茶制作简单,配料充实,一碗下肚,既解渴,又充饥,对于长期在田间耕作的人来说,实在是方便了。而通过不断地改进,酥油茶配上各种美味后,又成了一种质朴可口的美食点心了。
在嘉禾,倒缸酒是一种小城文化的标志。亲朋好友,远亲近邻,来的都是客。上一桌菜临武小吃,配一壶煮热的倒缸酒。二两小酒,酒过数巡打通关。传统上,过去嘉禾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酿制倒缸酒。我父亲当年在南海汕头从军,也曾在那栋英国百年的家属楼里,自酿家乡的酒,接待同乡战友。因为说来也简单,整一大瓷缸,倒入发酵的糯米,再配上一些乡间配料,密缝盖好,数月后,一缸自家酿的酒就成了。
我对此酒的体会是,入口爽,后劲足。据说,当年拍摄电影《芙蓉镇》的剧组到嘉禾的塘村墟体验生活,扮演北方大兵谷燕山的演员不知好歹,初饮甘甜,酒淡芳香,自视北方汉子酒量无限,勇猛应战当地的好客主人。岂不知几个轮回下来,便如决堤之水,狂泻千里,醉卧茅屋不识君,从善如流去了。此人后来撩下一句点评:知道不会醉,醉了不知道。
糯糍粑糯糍粑最能体现乡间简朴,原始,好客的生活临武小吃。过去,在酿完倒缸酒后,酒缸中的酒糟除了做鸡蛋酒糟外,更多的就是用来做糯糍粑。将做酒后的酒糟做成饼状,凉干烘干或是放在火炉上烘烤,待干燥结块,就成了一种可以诸存的食物了。在以前,嘉禾人去乡下拜年,走亲访友,都会互相礼赠糯糍粑,做为一种礼上往来的物品,就是当年在潮汕地区,春节拜访,皆会送四个金灿灿的甘橙,以示来年四季发财。而在平时,糯糍粑则做为一种充饥的备品。只需把糯糍粑放在油锅里煎一煎,或是就着火炉烘烘,糯糍粑就慢慢变软,可以香润入口了。现在,物质丰盛,吃糯糍粑的人不会太多了,糯糍粑更多是成了一种象征,体现着嘉禾人好客的精神。
昏暗的街道,只剩下浊黄的灯光。在街道的路口边,或是避风的自家门前,会有一些婆婆摆放一简火炉,架上一盆茶油锅,炸起片片赖糍粑。缈缈的轻烟,余余的油香,散发着诱惑。两角钱的赖糍粑,解得不仅仅是馋,还有在冬日雪夜里,热口的油面,喷香的肉味,驱寒的辣劲。
真正的油糍粑,据说是米粉配着自家猪肉,和着三味辣椒,用正宗的茶子油油炸的。香喷喷,爽口舌,润齿牙,油而不腻。在我现在的记忆,还能闪现着赖糍粑米粉滑嫩香酥的景象。也许,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街当上的赖糍粑,算是最正宗的了。 因为我现在网络查过,据说现在街当上的油糍粑,已降低至放些油菜菲菜做料了,而油料已远不复当年香味。郴州美食特产安仁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