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蛟河:大美山水画 幸福田园诗

吉林美食特产 2022-12-22 15:49103未知admin

  蛟河市,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山水是她的底色,生态、自然、森林、红叶是她的特色,历史和神话又让这秀美的“红叶之城”多了几分厚重与神秘。

  “壑岩丹青千尺画,云海仙山一洞诗”。拉法山以洞奇景美闻名,有“八十一峰、七十二洞”之说;走进红叶谷,红叶似火,盛开如花,飘动如霞,连绵不绝;在全国最美传统村落——漂河镇富江村,依山而建的35公顷花海,让人感受到田园的美景和恬静。

  在蛟河,山美水美让游人尽情徜徉。而建设美丽乡村,更是让广大农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蛟河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十百千”工程,仅2020年就整合资金1.2亿元,沿榆江线打造了新站——漂河“业兴村美”样板区;投资3727.59万元,高标准建设新农街巴虎村、拉法街拉法村等11个生态宜居示范村。截至目前,共累计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26个、环境整治提升屯268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AAA级标准示范村5个,重点打造乡村振兴“一十百千”样板片区2个、省级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5个、美丽庭院3020个、干净人家7740个,实现了两个“一十百千”工程贯穿全境。

  “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儿。院墙整齐了、道路硬化了,安了路灯、设了垃圾箱,保洁员天天清扫。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越来越好了。”拉法街道海青村村民刘新江说。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蛟河市大力开展春季村庄清洁“清仓见底”行动、农户庭院整治专项行动和夏秋“百日攻坚”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2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15万吨、沟渠695公里、农村道路605公里、公共场所732处,拆除废弃房屋21处、废弃畜禽圈舍224处、残垣断壁66处,迁移柴草垛511个,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1万次,落实“三包三责”行政村256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整洁、户户干净”的目标。

  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全市25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1200名保洁员;13个涉农乡镇街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保洁公司转运)方式,开展从村屯到“镇”的垃圾转运工作;城管局负责从“镇”垃圾中转站到市垃圾处理厂的转运工作,负责所有垃圾的处理工作。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全市配备垃圾桶9287个、垃圾转运池582个、转运车辆518台(含电动车等)、23个垃圾压缩箱,建设18个垃圾中转站;市垃圾处理场配备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工作车辆3台。

  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整合资金350余万元,在黄松甸镇等4个乡镇建设黑木耳废弃菌段集中堆放点25个,有效解决了黑木耳废弃菌段等生产垃圾多年无人清、无人管、乱堆放的问题。同时,委托第三方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防止了地表和水源的污染。

  走进新站镇六家子村金斗屯,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脚下,潺潺小溪从村中穿过,凉亭、石阶点缀其间,仿佛走进一幅山水人文画卷。统一的木质围栏沿村路漫延,“金斗第一家”“常家两道菜”“刘家面食”“刘家驿站”……一块块精致的指示牌立于围栏上方,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围栏外,淡淡的笔墨勾勒出素雅的山水画,宛若江南古镇;围栏内,一串串金黄玉米,又是一番丰收的关东景象……

  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常洪军介绍说,2017年,蛟河市投资400余万元对金斗屯进行了整屯打造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元素,力争使金斗屯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屯。目前,金斗屯不但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多家电视剧组来此拍片。

  近年来,蛟河市围绕庭院、村屯、河岸和公路,共投入755万元,开展一系列“绿美行动”。2020年,绿化村屯23个、第二个十年绿美补植完善村屯125个;公路绿化里程115公里,完善提高里程30公里;河道绿化10公里,补植完善8公里;打造花香路1018.4公里、花香屯245个;投资68万元,在松江镇插树岭村进步屯、庆岭镇柳树沟村北柳树沟屯,开展绿篱栽植试点,共栽植绿篱3800延长米、新建景观点2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愿景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蛟河市山清水秀景色美,自然环境优势明显。美丽乡村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

  今年65岁的齐双,是蛟河市拉法街一名“农民摄影家”。30多年来,他挎着相机,走过远山秋水,记录乡村的变化。在齐双的镜头里,黑木耳、黄烟叶、白色花岗岩、绿色粘玉米和红叶、红酒及灵芝,五色生辉,构成产业兴旺的“五色蛟河”。

  作为黑色产业,蛟河256个行政村中有206个村从事黑木耳种植,今年全市黑木耳将突破10亿袋。黄松甸镇已建成“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其食用菌大市场2019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其中,黄松甸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2019年“双十一”网上销售黑木耳突破1亿元。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蛟河市大手笔、大力度发展“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农家宾馆、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星罗棋布,现代农业观光型、科普型特色旅游点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景象。

  推进旅游+生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了“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和“秋天童话”红叶谷等六大景区,建设了玻璃栈道、观光缆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复核。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续建了森林营地、森林科普基地项目,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了石冰河漂流、神石阁、高山花园和七度泉等景区、景点。

  推进旅游+农业。重点建设了10个特色旅游村、4个乡村旅游园区、4条农家乐集聚带,以点连线、以线建网、以网成面,形成了景点串联的“全景蛟河”。漂河镇富江村探索“支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以花海、博物馆、农家乐、河灯文化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2018年以来,富江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2019年,富江花海欢度中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美丽声名远扬。

  推进旅游+文化。围绕“辽金文化”和“木帮文化”,建设辽金古城、老子学院、森林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围绕拉新战斗谈判旧址,打造了红色旅游体验基地;围绕市井文化和美食文化,建设了庆岭活鱼街、民俗村等旅游特色街区。同时,全力将天岗五道河打造成省级艺术家部落,将河南街三家沟打造成省级农民作家基地,将金兰湾打造成国家级美术基地。

  推进旅游+工业。长白山酒业、得利斯食品等规上工业企业已成功转型为工业旅游企业,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天岗园区建设了石材开采观景台,目前正在打造全国第一家石材超市。

  蛟河市依托“红叶和山水”两大金字招牌,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做厚文化底蕴,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蛟河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

  在蛟河市村屯,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比几乎家喻户晓。按照“五美五净”标准,由各村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妇联共同评选出1000个美丽庭院和2000户干净人家,再由各乡镇街统一验收,对不达标的进行整改和调换。同时,发挥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农户实现庭院美丽、户户干净。在一些村,党员带头成立村秧歌队、广场舞队和健身群,村里提供音响设备,有的还发放广场舞服装,每到农闲时节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几年来,通过各项活动的评选和举行,提升了农村德治水平,发挥了德治润心的作用,农民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村屯文明整洁蔚然成风。

  如今,在蛟河拉发河岸边,堤岸垂柳柳枝摇曳,三角枫红叶烂漫,环境改善后,每逢天气晴好,村民都会来这里跳广场舞、聊天漫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美丽乡村盛开文明之花,文明之风吹遍蛟河大地,在这希望的沃土上正播种着新的憧憬。42万蛟河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美丽乡村的绚烂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蛟河市,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山水是她的底色,生态、自然、森林、红叶是她的特色,历史和神话又让这秀美的“红叶之城”多了几分厚重与神秘。

  “壑岩丹青千尺画,云海仙山一洞诗”。拉法山以洞奇景美闻名,有“八十一峰、七十二洞”之说;走进红叶谷,红叶似火,盛开如花,飘动如霞,连绵不绝;在全国最美传统村落——漂河镇富江村,依山而建的35公顷花海,让人感受到田园的美景和恬静。

  在蛟河,山美水美让游人尽情徜徉。而建设美丽乡村,更是让广大农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蛟河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十百千”工程,仅2020年就整合资金1.2亿元,沿榆江线打造了新站——漂河“业兴村美”样板区;投资3727.59万元,高标准建设新农街巴虎村、拉法街拉法村等11个生态宜居示范村。截至目前,共累计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26个、环境整治提升屯268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AAA级标准示范村5个,重点打造乡村振兴“一十百千”样板片区2个、省级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5个、美丽庭院3020个、干净人家7740个,实现了两个“一十百千”工程贯穿全境。

  “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儿。院墙整齐了、道路硬化了,安了路灯、设了垃圾箱,保洁员天天清扫。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越来越好了。”拉法街道海青村村民刘新江说。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蛟河市大力开展春季村庄清洁“清仓见底”行动、农户庭院整治专项行动和夏秋“百日攻坚”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2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15万吨、沟渠695公里、农村道路605公里、公共场所732处,拆除废弃房屋21处、废弃畜禽圈舍224处、残垣断壁66处,迁移柴草垛511个,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1万次,落实“三包三责”行政村256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整洁、户户干净”的目标。

  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全市25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1200名保洁员;13个涉农乡镇街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保洁公司转运)方式,开展从村屯到“镇”的垃圾转运工作;城管局负责从“镇”垃圾中转站到市垃圾处理厂的转运工作,负责所有垃圾的处理工作。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全市配备垃圾桶9287个、垃圾转运池582个、转运车辆518台(含电动车等)、23个垃圾压缩箱,建设18个垃圾中转站;市垃圾处理场配备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工作车辆3台。

  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整合资金350余万元,在黄松甸镇等4个乡镇建设黑木耳废弃菌段集中堆放点25个,有效解决了黑木耳废弃菌段等生产垃圾多年无人清、无人管、乱堆放的问题。同时,委托第三方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防止了地表和水源的污染。

  走进新站镇六家子村金斗屯,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脚下,潺潺小溪从村中穿过,凉亭、石阶点缀其间,仿佛走进一幅山水人文画卷。统一的木质围栏沿村路漫延,“金斗第一家”“常家两道菜”“刘家面食”“刘家驿站”……一块块精致的指示牌立于围栏上方,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围栏外,淡淡的笔墨勾勒出素雅的山水画,宛若江南古镇;围栏内,一串串金黄玉米,又是一番丰收的关东景象……

  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常洪军介绍说,2017年,蛟河市投资400余万元对金斗屯进行了整屯打造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元素,力争使金斗屯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屯。目前,金斗屯不但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多家电视剧组来此拍片。

  近年来,蛟河市围绕庭院、村屯、河岸和公路,共投入755万元,开展一系列“绿美行动”。2020年,绿化村屯23个、第二个十年绿美补植完善村屯125个;公路绿化里程115公里,完善提高里程30公里;河道绿化10公里,补植完善8公里;打造花香路1018.4公里、花香屯245个;投资68万元,在松江镇插树岭村进步屯、庆岭镇柳树沟村北柳树沟屯,开展绿篱栽植试点,共栽植绿篱3800延长米、新建景观点2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愿景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蛟河市山清水秀景色美,自然环境优势明显。美丽乡村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

  今年65岁的齐双,是蛟河市拉法街一名“农民摄影家”。30多年来,他挎着相机,走过远山秋水,记录乡村的变化。在齐双的镜头里,黑木耳、黄烟叶、白色花岗岩、绿色粘玉米和红叶、红酒及灵芝,五色生辉,构成产业兴旺的“五色蛟河”。

  作为黑色产业,蛟河256个行政村中有206个村从事黑木耳种植,今年全市黑木耳将突破10亿袋。黄松甸镇已建成“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其食用菌大市场2019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其中,黄松甸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2019年“双十一”网上销售黑木耳突破1亿元。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蛟河市大手笔、大力度发展“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农家宾馆、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星罗棋布,现代农业观光型、科普型特色旅游点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景象。

  推进旅游+生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了“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和“秋天童话”红叶谷等六大景区,建设了玻璃栈道、观光缆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复核。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续建了森林营地、森林科普基地项目,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了石冰河漂流、神石阁、高山花园和七度泉等景区、景点。

  推进旅游+农业。重点建设了10个特色旅游村、4个乡村旅游园区、4条农家乐集聚带,以点连线、以线建网、以网成面,形成了景点串联的“全景蛟河”。漂河镇富江村探索“支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以花海、博物馆、农家乐、河灯文化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2018年以来,富江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2019年,富江花海欢度中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美丽声名远扬。

  推进旅游+文化。围绕“辽金文化”和“木帮文化”,建设辽金古城、老子学院、森林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围绕拉新战斗谈判旧址,打造了红色旅游体验基地;围绕市井文化和美食文化,建设了庆岭活鱼街、民俗村等旅游特色街区。同时,全力将天岗五道河打造成省级艺术家部落,将河南街三家沟打造成省级农民作家基地,将金兰湾打造成国家级美术基地。

  推进旅游+工业。长白山酒业、得利斯食品等规上工业企业已成功转型为工业旅游企业,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天岗园区建设了石材开采观景台,目前正在打造全国第一家石材超市。

  蛟河市依托“红叶和山水”两大金字招牌,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做厚文化底蕴,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蛟河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

  在蛟河市村屯,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比几乎家喻户晓。按照“五美五净”标准,由各村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妇联共同评选出1000个美丽庭院和2000户干净人家,再由各乡镇街统一验收,对不达标的进行整改和调换。同时,发挥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农户实现庭院美丽、户户干净。在一些村,党员带头成立村秧歌队、广场舞队和健身群,村里提供音响设备,有的还发放广场舞服装,每到农闲时节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几年来,通过各项活动的评选和举行,提升了农村德治水平,发挥了德治润心的作用,农民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村屯文明整洁蔚然成风。

  如今,在蛟河拉发河岸边,堤岸垂柳柳枝摇曳,三角枫红叶烂漫,环境改善后,丰满特产每逢天气晴好,村民都会来这里跳广场舞、聊天漫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美丽乡村盛开文明之花,文明之风吹遍蛟河大地,在这希望的沃土上正播种着新的憧憬。42万蛟河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美丽乡村的绚烂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蛟河市,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山水是她的底色,生态、自然、森林、红叶是她的特色,历史和神话又让这秀美的“红叶之城”多了几分厚重与神秘。

  “壑岩丹青千尺画,云海仙山一洞诗”。拉法山以洞奇景美闻名,有“八十一峰、七十二洞”之说;走进红叶谷,红叶似火,盛开如花,飘动如霞,连绵不绝;在全国最美传统村落——漂河镇富江村,依山而建的35公顷花海,让人感受到田园的美景和恬静。

  在蛟河,山美水美让游人尽情徜徉。而建设美丽乡村,更是让广大农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蛟河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十百千”工程,仅2020年就整合资金1.2亿元,沿榆江线打造了新站——漂河“业兴村美”样板区;投资3727.59万元,高标准建设新农街巴虎村、拉法街拉法村等11个生态宜居示范村。截至目前,共累计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26个、环境整治提升屯268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AAA级标准示范村5个,重点打造乡村振兴“一十百千”样板片区2个、省级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5个、美丽庭院3020个、干净人家7740个,实现了两个“一十百千”工程贯穿全境。

  “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儿。院墙整齐了、道路硬化了,安了路灯、设了垃圾箱,保洁员天天清扫。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越来越好了。”拉法街道海青村村民刘新江说。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蛟河市大力开展春季村庄清洁“清仓见底”行动、农户庭院整治专项行动和夏秋“百日攻坚”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2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15万吨、沟渠695公里、农村道路605公里、公共场所732处,拆除废弃房屋21处、废弃畜禽圈舍224处、残垣断壁66处,迁移柴草垛511个,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1万次,落实“三包三责”行政村256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整洁、户户干净”的目标。

  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全市25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1200名保洁员;13个涉农乡镇街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保洁公司转运)方式,开展从村屯到“镇”的垃圾转运工作;城管局负责从“镇”垃圾中转站到市垃圾处理厂的转运工作,负责所有垃圾的处理工作。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全市配备垃圾桶9287个、垃圾转运池582个、转运车辆518台(含电动车等)、23个垃圾压缩箱,建设18个垃圾中转站;市垃圾处理场配备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工作车辆3台。

  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整合资金350余万元,在黄松甸镇等4个乡镇建设黑木耳废弃菌段集中堆放点25个,有效解决了黑木耳废弃菌段等生产垃圾多年无人清、无人管、乱堆放的问题。同时,委托第三方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防止了地表和水源的污染。

  走进新站镇六家子村金斗屯,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脚下,潺潺小溪从村中穿过,丰满特产凉亭、石阶点缀其间,仿佛走进一幅山水人文画卷。统一的木质围栏沿村路漫延,“金斗第一家”“常家两道菜”“刘家面食”“刘家驿站”……一块块精致的指示牌立于围栏上方,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围栏外,淡淡的笔墨勾勒出素雅的山水画,宛若江南古镇;围栏内,一串串金黄玉米,又是一番丰收的关东景象……

  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常洪军介绍说,2017年,蛟河市投资400余万元对金斗屯进行了整屯打造升级,突出生态旅游元素,力争使金斗屯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屯。目前,金斗屯不但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多家电视剧组来此拍片。

  近年来,蛟河市围绕庭院、村屯、河岸和公路,共投入755万元,开展一系列“绿美行动”。2020年,绿化村屯23个、第二个十年绿美补植完善村屯125个;公路绿化里程115公里,完善提高里程30公里;河道绿化10公里,补植完善8公里;打造花香路1018.4公里、花香屯245个;投资68万元,在松江镇插树岭村进步屯、庆岭镇柳树沟村北柳树沟屯,开展绿篱栽植试点,共栽植绿篱3800延长米、新建景观点2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愿景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蛟河市山清水秀景色美,自然环境优势明显。美丽乡村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

  今年65岁的齐双,丰满特产是蛟河市拉法街一名“农民摄影家”。30多年来,他挎着相机,走过远山秋水,记录乡村的变化。在齐双的镜头里,黑木耳、黄烟叶、白色花岗岩、绿色粘玉米和红叶、红酒及灵芝,五色生辉,构成产业兴旺的“五色蛟河”。

  作为黑色产业,蛟河256个行政村中有206个村从事黑木耳种植,今年全市黑木耳将突破10亿袋。黄松甸镇已建成“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其食用菌大市场2019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其中,黄松甸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2019年“双十一”网上销售黑木耳突破1亿元。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蛟河市大手笔、大力度发展“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农家宾馆、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星罗棋布,现代农业观光型、科普型特色旅游点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景象。

  推进旅游+生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了“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和“秋天童话”红叶谷等六大景区,建设了玻璃栈道、观光缆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复核。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续建了森林营地、森林科普基地项目,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了石冰河漂流、神石阁、高山花园和七度泉等景区、景点。

  推进旅游+农业。重点建设了10个特色旅游村、4个乡村旅游园区、4条农家乐集聚带,以点连线、以线建网、以网成面,形成了景点串联的“全景蛟河”。漂河镇富江村探索“支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以花海、博物馆、农家乐、河灯文化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2018年以来,富江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2019年,富江花海欢度中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美丽声名远扬。

  推进旅游+文化。围绕“辽金文化”和“木帮文化”,建设辽金古城、老子学院、森林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围绕拉新战斗谈判旧址,打造了红色旅游体验基地;围绕市井文化和美食文化,建设了庆岭活鱼街、民俗村等旅游特色街区。同时,全力将天岗五道河打造成省级艺术家部落,将河南街三家沟打造成省级农民作家基地,将金兰湾打造成国家级美术基地。

  推进旅游+工业。长白山酒业、得利斯食品等规上工业企业已成功转型为工业旅游企业,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天岗园区建设了石材开采观景台,目前正在打造全国第一家石材超市。

  蛟河市依托“红叶和山水”两大金字招牌,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做厚文化底蕴,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蛟河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

  在蛟河市村屯,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比几乎家喻户晓。按照“五美五净”标准,由各村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妇联共同评选出1000个美丽庭院和2000户干净人家,再由各乡镇街统一验收,对不达标的进行整改和调换。同时,发挥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农户实现庭院美丽、户户干净。在一些村,党员带头成立村秧歌队、广场舞队和健身群,村里提供音响设备,有的还发放广场舞服装,每到农闲时节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几年来,通过各项活动的评选和举行,提升了农村德治水平,发挥了德治润心的作用,农民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村屯文明整洁蔚然成风。

  如今,在蛟河拉发河岸边,堤岸垂柳柳枝摇曳,三角枫红叶烂漫,环境改善后,每逢天气晴好,村民都会来这里跳广场舞、聊天漫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美丽乡村盛开文明之花,文明之风吹遍蛟河大地,在这希望的沃土上正播种着新的憧憬。42万蛟河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美丽乡村的绚烂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汪清特产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