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用“大风车”托起腾飞的翅膀
“通榆风大,十年九旱。”“通榆一年就两场风,一场刮半年……”,,这是以前通榆县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风对于通榆人来说那是天大的“祸害”。然而,近年来,通榆县就是利用风这个比较优势,全力开发
“通榆风大,十年九旱。”“通榆一年就两场风,一场刮半年”
这是以前通榆县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风对于通榆人来说那是天大的“祸害”。然而,近年来,通榆县就是利用风这个比较优势,全力开发风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生态能源之路,用“大风车”托起了通榆腾飞的翅膀。
单英纯是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风电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她是地地道道的通榆人,看着如今规模宏大的500千伏瞻榆变电站,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以前风是害,现在可好,我们把她变害为宝了!”
在她的记忆中,通榆的风一年中真的是从春刮到冬,刮起黄沙漫天飞舞,她说,“我们小时候说这个特产那个特产,而风沙是我们通榆的特产,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当时我觉得我们通榆人都是特别讨厌家乡的这个特产。”
但直到单英纯进入到通榆县瞻榆500千伏变电站工作之后,她才对通榆县的风有了新的认识。“当时对风力发电并没有什么概念。以前出去玩儿的时候,看过荷兰的大风车,谁也想不到,我们这里也能建起大风车,而且比荷兰的风车还要漂亮!”
看到当年的风害变成如今的风能,单英纯感慨万千,她说:“风能把我们通榆的经济带动起来了,通榆人民富了起来。”
近年来,通榆县在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力开发风电场,建设输出线路,引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风电综合服务业,使通榆迅速形成了风电产业化发展的大格局。
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瞻榆500千伏变电站项目运作的前期,伊通满族美食通榆县领导顶着巨大的压力,夜以继日地商讨研究,反复去省进京请示汇报。历经坎坷,终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2012年5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吉林白城通榆50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送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在2015年12月15日、16日并网投产前,通榆县专门召开通榆瞻榆风电基地部分输变电工程(通榆500千伏升压站、220千伏团瞻线千伏新瞻线)并网验收会议,就并网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之后,就验收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2015年12月18日,通榆瞻榆500千伏变电站启动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启动瞻榆500千伏变电站。
2015年12月26日,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处下达通知:通榆500千伏变电站进行反送电运行。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梨树5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输电线路瞻榆500千伏变电站全线千伏变电站将先后送电至风电场,220千伏Ⅰ、Ⅱ、Ⅲ母线将相继投运、并网送电。
通榆县委、县政府不但重视风能产业的发展,还一直重视富余电能的本地消纳工作,从2015年开始,通榆县新建建筑就一律采用清洁能源的电供暖模式。
64岁的赵英龙是通榆县铁西村村民,对于风能给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他感触颇多:“以前住的房子和现在住的房子截然不同,夏天种地的时候,农村一刮风满屋子都是土,现在搬进楼里就没有了。再有就是取暖的问题,冬天对于农民来说享老福了,因为一给气的时候都二十六七摄氏度,根本不像在农村住的小土房,晚上烧得挺热乎但是到天亮了之后就凉了。”
电能的本地消纳使当地的老百姓在经济上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像我们这个电供暖,按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一个月六七十块钱,这个还算挺高的了,像以前住平房两吨煤就得2000多。伊通满族美食现在我们和城里取暖费是一样的,一平方米26.5元,相当经济实惠。”赵英龙说。
4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是通榆人民一部负重前行的奋斗史、一部万众一心的创业史、一部破茧成蝶的发展史。
截至2015年年末,通榆县风电并网装机99.5万千瓦,其中包括同发风电厂4.5万千瓦、龙源同发风电场25万千瓦、华能新能源风电场20万千瓦、华能吉林团结风电场15万千瓦、华能新华风电场30万千瓦、龙源兴隆山风电场5万千瓦。正常年份,年均有效发电小时数2100小时~2300小时,2017年,伊通满族美食有效发电小时数达到2596小时,平均年发电量20亿度,实现销售收入约115900万元,实现税金约9000万元。目前,通榆还有多个风电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通榆23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建成后,正常年可发电46亿千瓦时,产值26亿元,实现税金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