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松原特色的春耕“壮锦”
“五一”过后,春暖花开,杨柳吐绿。一场及时雨,让松原大地升腾出新的希望,田间沃野,到处是机械奔忙的春耕图景。
松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每年生产粮食在140亿斤以上。白山十大美食今年,松原市种植结构呈现“一稳、三增、两减”的特点,水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玉米、马铃薯、小麦增幅较大,高粱、花生面积减幅较大。目前,全市水稻育苗面积175.7万亩,苗情长势良好,已进入插秧时节;旱田计划播种1673.4万亩,目前已全部播完。在连续多年喜获丰收的基础上,今年,松原市的农业生产将朝着更高的丰产目标坚实努力。
“你看,我们地里的秸秆并没有清理,今年合作社代耕生产的1500公顷玉米,都采用这种不需要清理秸秆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长岭县东岭乡惠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玉米地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免耕播种机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
据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介绍“保护性耕作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为了高质量完成耕种,合作社邀请了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到耕种现场,开展保护性耕作现场培训,对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讲解保护性耕作知识,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这并不是个例,春耕开始以来,在松原市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农民播种,进行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在春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据松原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今年,除了点对点定向传授农业知识外,松原市各地还采取集中办班、印发宣传资料、电视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品种,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全市共培训农民40万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8万份。
据悉,早在疫情防控初期,松原市就抓住农民在家的有利时机,开展了冬春科技培训线上线下活动。他们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把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及农业态势发到群里,让农民以最快速度了解掌握相应知识。在疫情防控调整为三级后,还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农村生产一线,给农民送去农业科技书刊,让农民在家里既可以通过手机学习,也可以通过书本进行学习。
春耕不等人。大田里机械轰鸣驰骋,一派忙碌。种植特色作物的田间地头,同样精耕细作忙。
“种蒜是个体力活,第一遍上鸡粪,然后栽蒜灌水,灌完水之后喷药,喷完药还得上第二遍肥,虽然比种大苞米辛苦,但希望能多收入点。”新万发镇苇塘村农民孙玉千说。
在扶余市新万发镇苇塘村,大蒜种植已有多个年头,村里的大蒜和毛葱种植面积达到60公顷,是扶余市大蒜和毛葱的主要种植区。多年来,大蒜和毛葱的种植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让不少村民都盖起了大瓦房,开上了小汽车。
苇塘村蒜农孙淑平表示“一垧地赶上效益好,能挣五六万元钱,比大田收入要高,种完大蒜二茬还可以种大白菜、萝卜。”
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今年也打算调整种植结构,该村党支部书记孔祥林介绍,他们村今年主要种植大豆。
据了解,以前的图那嘎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近两年来,该村大胆摸索,积极引领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致富。201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80公顷,全部种植中草药蒲公英,并与辉南药业集团公司签订收购订单,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去年,村里合作社流转土地40公顷,种植西瓜和毛葱,收入也很可观。
“今年,合作社已经与农户签订包地合同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向表,计划种植143公顷蛋白大豆。”孔祥林说。
调整种植结构,让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更宽了。苇塘村、图那嘎村不是个例,近年来,松原市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棚膜经济、杂粮杂豆、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食品。该市进一步加强了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绿色、有机标准,完善田间作业操作规程,鼓励发展股份经济组织、合作社经济组织,推广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科学管理,对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原料,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让农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子是在省农科院采购的,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保证绿色无污染。”乾安县乾安镇翔字村海瑞特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海瑞介绍,农家肥不仅含有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还含有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土壤的微生物,长期使用农家肥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几年时间里,合作社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的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煮熟后口感好,香味浓郁。小冰麦也以其口感柔韧、麦香浓郁等特点,逐渐被市场认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乾翼”。
“我们的宗旨就是严把质量关,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无污染,绝对对得起喜欢我们‘乾翼’品牌的顾客。”于海瑞说。
现如今,品牌效应凸显,松原市重视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松原农产品品牌。面对农产品品牌繁多、繁杂、知名度不高的实际,该市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由市、县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推进“查干湖”系列品牌,并进行行业监管,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实行产品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产品质量。2020年1月11日,喜报传来,松原市“创建绿色示范基地,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荣获“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松原市绿色农业发展得到业内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据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松原市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资金、项目和服务方面全方位倾斜,创建了绿色水稻、花生、谷子、杂粮杂豆等10大种类124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316个;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获得历届农博会、农交会、绿博会金奖产品150个;囊括吉林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中的3个,其中查干湖大米排在全省第一位;创建国家级有机小米认证示范区1个、国家级花生出口示范区1个;创建国家级特优区1个,省级特优区4个,全市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王欣欣)
“五一”过后,春暖花开,杨柳吐绿。一场及时雨,让松原大地升腾出新的希望,田间沃野,到处是机械奔忙的春耕图景。
松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每年生产粮食在140亿斤以上。今年,松原市种植结构呈现“一稳、三增、两减”的特点,水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玉米、马铃薯、小麦增幅较大,高粱、花生面积减幅较大。目前,全市水稻育苗面积175.7万亩,苗情长势良好,已进入插秧时节;旱田计划播种1673.4万亩,目前已全部播完。在连续多年喜获丰收的基础上,今年,松原市的农业生产将朝着更高的丰产目标坚实努力。
“你看,我们地里的秸秆并没有清理,今年合作社代耕生产的1500公顷玉米,都采用这种不需要清理秸秆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长岭县东岭乡惠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玉米地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免耕播种机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
据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介绍“保护性耕作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为了高质量完成耕种,合作社邀请了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到耕种现场,开展保护性耕作现场培训,对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讲解保护性耕作知识,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这并不是个例,春耕开始以来,在松原市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农民播种,进行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在春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据松原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今年,除了点对点定向传授农业知识外,松原市各地还采取集中办班、印发宣传资料、电视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品种,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全市共培训农民40万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8万份。
据悉,早在疫情防控初期,松原市就抓住农民在家的有利时机,开展了冬春科技培训线上线下活动。他们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把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及农业态势发到群里,让农民以最快速度了解掌握相应知识。在疫情防控调整为三级后,还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农村生产一线,给农民送去农业科技书刊,让农民在家里既可以通过手机学习,也可以通过书本进行学习。
春耕不等人。大田里机械轰鸣驰骋,一派忙碌。种植特色作物的田间地头,同样精耕细作忙。
“种蒜是个体力活,第一遍上鸡粪,然后栽蒜灌水,灌完水之后喷药,喷完药还得上第二遍肥,虽然比种大苞米辛苦,但希望能多收入点。”新万发镇苇塘村农民孙玉千说。
在扶余市新万发镇苇塘村,大蒜种植已有多个年头,村里的大蒜和毛葱种植面积达到60公顷,是扶余市大蒜和毛葱的主要种植区。多年来,大蒜和毛葱的种植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让不少村民都盖起了大瓦房,开上了小汽车。
苇塘村蒜农孙淑平表示“一垧地赶上效益好,能挣五六万元钱,比大田收入要高,种完大蒜二茬还可以种大白菜、萝卜。”
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今年也打算调整种植结构,该村党支部书记孔祥林介绍,他们村今年主要种植大豆。
据了解,以前的图那嘎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近两年来,该村大胆摸索,积极引领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致富。201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80公顷,全部种植中草药蒲公英,并与辉南药业集团公司签订收购订单,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去年,村里合作社流转土地40公顷,种植西瓜和毛葱,收入也很可观。
“今年,合作社已经与农户签订包地合同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向表,计划种植143公顷蛋白大豆。”孔祥林说。
调整种植结构,让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更宽了。苇塘村、图那嘎村不是个例,近年来,松原市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棚膜经济、杂粮杂豆、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食品。该市进一步加强了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绿色、有机标准,完善田间作业操作规程,鼓励发展股份经济组织、合作社经济组织,推广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科学管理,对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原料,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让农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子是在省农科院采购的,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保证绿色无污染。”乾安县乾安镇翔字村海瑞特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海瑞介绍,农家肥不仅含有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还含有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土壤的微生物,长期使用农家肥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几年时间里,合作社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的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煮熟后口感好,香味浓郁。小冰麦也以其口感柔韧、麦香浓郁等特点,逐渐被市场认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乾翼”。
“我们的宗旨就是严把质量关,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无污染,绝对对得起喜欢我们‘乾翼’品牌的顾客。”于海瑞说。
现如今,品牌效应凸显,松原市重视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松原农产品品牌。面对农产品品牌繁多、繁杂、知名度不高的实际,该市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由市、县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推进“查干湖”系列品牌,并进行行业监管,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实行产品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产品质量。2020年1月11日,喜报传来,松原市“创建绿色示范基地,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荣获“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松原市绿色农业发展得到业内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据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松原市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资金、项目和服务方面全方位倾斜,创建了绿色水稻、花生、谷子、杂粮杂豆等10大种类124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316个;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获得历届农博会、农交会、绿博会金奖产品150个;囊括吉林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中的3个,其中查干湖大米排在全省第一位;创建国家级有机小米认证示范区1个、国家级花生出口示范区1个;创建国家级特优区1个,省级特优区4个,全市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王欣欣)
“五一”过后,春暖花开,杨柳吐绿。一场及时雨,让松原大地升腾出新的希望,田间沃野,到处是机械奔忙的春耕图景。
松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每年生产粮食在140亿斤以上。今年,松原市种植结构呈现“一稳、三增、两减”的特点,水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玉米、马铃薯、小麦增幅较大,高粱、花生面积减幅较大。目前,全市水稻育苗面积175.7万亩,苗情长势良好,已进入插秧时节;旱田计划播种1673.4万亩,目前已全部播完。在连续多年喜获丰收的基础上,今年,松原市的农业生产将朝着更高的丰产目标坚实努力。
“你看,我们地里的秸秆并没有清理,今年合作社代耕生产的1500公顷玉米,都采用这种不需要清理秸秆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长岭县东岭乡惠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玉米地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免耕播种机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作业。白山十大美食
据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介绍“保护性耕作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为了高质量完成耕种,合作社邀请了长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到耕种现场,开展保护性耕作现场培训,对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讲解保护性耕作知识,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这并不是个例,春耕开始以来,在松原市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农民播种,进行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在春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据松原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今年,除了点对点定向传授农业知识外,松原市各地还采取集中办班、印发宣传资料、电视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品种,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全市共培训农民40万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8万份。
据悉,早在疫情防控初期,松原市就抓住农民在家的有利时机,开展了冬春科技培训线上线下活动。他们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把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及农业态势发到群里,让农民以最快速度了解掌握相应知识。在疫情防控调整为三级后,还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农村生产一线,给农民送去农业科技书刊,让农民在家里既可以通过手机学习,也可以通过书本进行学习。
春耕不等人。大田里机械轰鸣驰骋,一派忙碌。种植特色作物的田间地头,同样精耕细作忙。
“种蒜是个体力活,第一遍上鸡粪,然后栽蒜灌水,灌完水之后喷药,喷完药还得上第二遍肥,虽然比种大苞米辛苦,但希望能多收入点。”新万发镇苇塘村农民孙玉千说。
在扶余市新万发镇苇塘村,大蒜种植已有多个年头,村里的大蒜和毛葱种植面积达到60公顷,是扶余市大蒜和毛葱的主要种植区。多年来,大蒜和毛葱的种植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让不少村民都盖起了大瓦房,开上了小汽车。
苇塘村蒜农孙淑平表示“一垧地赶上效益好,能挣五六万元钱,比大田收入要高,种完大蒜二茬还可以种大白菜、萝卜。”
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今年也打算调整种植结构,该村党支部书记孔祥林介绍,他们村今年主要种植大豆。
据了解,以前的图那嘎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近两年来,该村大胆摸索,积极引领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致富。2018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80公顷,全部种植中草药蒲公英,并与辉南药业集团公司签订收购订单,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去年,村里合作社流转土地40公顷,种植西瓜和毛葱,收入也很可观。
“今年,合作社已经与农户签订包地合同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向表,计划种植143公顷蛋白大豆。”孔祥林说。
调整种植结构,让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更宽了。苇塘村、图那嘎村不是个例,近年来,松原市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棚膜经济、杂粮杂豆、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食品。该市进一步加强了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绿色、有机标准,完善田间作业操作规程,鼓励发展股份经济组织、合作社经济组织,推广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科学管理,对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原料,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让农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子是在省农科院采购的,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保证绿色无污染。”乾安县乾安镇翔字村海瑞特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海瑞介绍,农家肥不仅含有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还含有钙、镁、硫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土壤的微生物,长期使用农家肥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几年时间里,合作社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的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煮熟后口感好,香味浓郁。小冰麦也以其口感柔韧、麦香浓郁等特点,逐渐被市场认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乾翼”。
“我们的宗旨就是严把质量关,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无污染,绝对对得起喜欢我们‘乾翼’品牌的顾客。”于海瑞说。
现如今,品牌效应凸显,松原市重视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松原农产品品牌。面对农产品品牌繁多、繁杂、知名度不高的实际,该市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由市、县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推进“查干湖”系列品牌,并进行行业监管,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实行产品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产品质量。2020年1月11日,喜报传来,松原市“创建绿色示范基地,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白山十大美食荣获“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松原市绿色农业发展得到业内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据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松原市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资金、项目和服务方面全方位倾斜,创建了绿色水稻、花生、谷子、杂粮杂豆等10大种类124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316个;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获得历届农博会、农交会、绿博会金奖产品150个;囊括吉林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中的3个,其中查干湖大米排在全省第一位;创建国家级有机小米认证示范区1个、国家级花生出口示范区1个;创建国家级特优区1个,省级特优区4个,全市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