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镇: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时值夏日,走进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村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设施农业暖棚成了八一村的新地标。在棚内,73岁的董金财正忙着点菌、装袋、通风,“本想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干啥?如今在政府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来到食用菌扶贫产业园打工,既锻炼身体又能挣钱,四方台美食现在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很多。”董金财边说边干,塔河特产脸上充满笑容。
然而,前几年的董金财可不像现在这么有干劲儿,他的妻子患有心脏病,为了给妻子看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年纪也大了,干不了重活,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会儿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想想都难受。”董金财回忆起以前的生活颇有感触。
日子从2019年有了转机,新林镇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扶贫实验示范带,引进河北平泉祥程农业发展公司在八一村投资5500万元,流转村民土地1100亩,建设钢构式暖棚800栋,打造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董金财家的六亩多土地被列为流转范围内,每年可获得流转费1920元。
“今年4月份,我又在政府的帮助下,成了食用菌基地的长期合同工,干一些平整地基、上菌棒的零活,一点儿也不累,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中午还可以免费就餐。有了这些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我现在非常满足。”董金财向记者说。
像董金财一样,在食用菌扶贫产业园打工的当地群众达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4人。他们中有的人在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设初期就来到这里工作,每人每月收入5000元至10000元。如今,在生产阶段,每名务工者每月可收入3000元至5000元。
除了通过流转土地和就业促脱贫外,当地政府还激发有种植能力的村民参与种植,实行零投入、零风险、保收益的“两零一保”政策,贫困户不用投资,待到有收益后,把投入资金再归还给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目前,八一村村民种植菌棒120万棒,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1万棒。
“每个暖棚可装菌棒1万棒,预计每棒产花菇2斤左右,出货价每斤4元,每棒收益8元,扣除3.5元的成本,纯收入达4.5元,每个暖棚每年可收入4.5万元,‘钱景’十分可观啊!”八一村党总支书记卢明华笑着说,“小小食用菌就这样撑起了村民们的‘致富伞’。”(记者 李震宇 特约通讯员 李清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