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欢迎您!

上甘岭让中华民族找回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

黑龙江美食特产 2022-12-01 01:2362未知admin

  黑龙江美食特产

  摘要:甘岭战役中,数万中国军人不惜粉身碎骨、不怕流血牺牲,是中国为中华民族注入的理想和信念,将“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让同一个种族仅仅在半个世纪后就完成了精神蜕变、脱胎换骨。

  当代欧美国家,其“精神图腾”是发生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波希大战中的温泉关大战。那是在两个种族、两种文明间的殊死对决中,一场绝对军事实力极弱对极强的战役。在那场战役中,300名斯巴达战士全部战死,但却为整个欧洲赢得了生机。

  欧洲人和美国人至今对这场战役念念不忘,2005年还曾斥巨资拍摄了好莱坞大片《斯巴达300勇士》,在全世界彪炳、弘扬他们祖先的“战斗精神”,以鼓舞21世纪欧美民众和军人的士气。

  在上甘岭战役中,数万中国军人不惜粉身碎骨、不怕流血牺牲的壮举,已不能用一般的“战斗行为”加以描述。那同样是一场发生在两个种族、两种文明间的殊死对决,同样是绝对军事实力极弱对极强。他们——中国军人,在付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可谓中国的“斯巴达勇士”,他们的英雄壮举也必将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纵览中华民族的战争史,自汉武大帝的铁骑远征大漠、席卷匈奴,盛唐军队飙击突厥之后,近两千年来,历朝历代的中国军队,几乎没有御敌于国门之外且全胜强敌的战争记录。而新中国军队不仅续写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国军人至今搞不懂,为什么在上甘岭战役中,两个分别只有一个连防守的高地,而美军动用了整整七个营的兵力,却无论如何也攻不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历次以弱胜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再次创造出如上甘岭战役一般辉煌的战绩。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

  美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只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的代价拿下上甘岭。然而,此战却打了43天。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空炸弹,其火力密度之大在此前所有战争中前所未见。

  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敌人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

  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

  “一人舍命,十人难挡。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士们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有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死战的将士,敌人焉有不败之理!”

  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的中国军队指挥员说:“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野。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

  第15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可以说,这样一支中国军队的形象,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4年也是甲午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抗美援朝战争也可以被视为“第二次甲午战争”。如果将其与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对比,是什么让同一个种族仅仅在半个世纪后就完成了精神蜕变、脱胎换骨?答案就是:中国为中华民族注入的理想和信念!新中国领导人秉承中华汉唐盛世尚武之风,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凌辱的“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赋予了新中国军人完全不同于旧时代军队的崇高信仰和全新面貌,才使得他们经受住了炼狱般的考验与挑战。

  那些衣衫褴褛却在冰天雪地里“像原木在移动”的中国军人,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让泱泱中华于国门之外重新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将近代百余年来,中国的卑微与耻辱、列强的欺凌与傲慢,击得粉碎!这是一场战争,但又绝不仅仅是战争。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热血凝聚和精神迸发!

  拿破仑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被视为抗美援朝战争缩影的上甘岭战役,将中国军队身上所携载的民族精神之光,释放到了极致。

  上甘岭战役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千米,挖堑壕和交通壕约6250千米,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1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而那么长的坑道,新青特产相当一部分竟然是中国军人用美国炮弹皮融化后打造的铁钎和铁锤,辅以从美国未爆炸弹中掏出的炸药,在坚硬的石头山上完全凭借人力开掘出的!这是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奇迹。

  在中美双方都不愿意提及的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个中国连队奉命穿插截击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那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官兵们远程奔袭进入战位后人人浑身湿透,他们的身下是刺骨的冰雪,身上是单薄的军装,周围寒风凛冽。可整个连队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大家都趴卧在厚厚的积雪中目视着前方。第二天,总攻发起了。当被中国军队“咬住”猛打的美军溃逃至志愿军预设的阻击阵地时,却没有受到任何拦截而安然通过。这让追击的中国军人们极为不解和愤怒:为什么不开火!

  可这时的美军,已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一百多名中国军人都举着枪,黑洞洞的枪口正指向美军的必经之路,但他们没有开枪。冰雪在他们脸上凝结成霜,薄薄的单衣上已积满厚厚的冰凌。他们每个人都双眼圆睁,注视着准星,仿佛随时都可投入战斗。他们全都被冻死在阵地上!人、枪、阵地,组成了一座静谧的“冰雕”。

  无法想象!什么样的美术能够描绘出这样的“作品”?什么样的音乐可以表现如此寂静的“轰鸣”?

  肃然起敬的美国军人们一言不发地走了。他们虽然没有被阻击,但从那时起,他们内心里便已明白,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

  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一幕。而上甘岭战役,则直接为联合国军战败敲响了“丧钟”。

  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重新充满敬畏;海外赤子和各界精英,也因新中国一扫百年孱弱的强悍而心生自豪,纷纷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百川归海般投入祖国的怀抱;全国各族人民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共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举深深感动了一个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的老兵,他叫萨镇冰。当听到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消息时,老兵激动地写下诗句:“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1952年,萨镇冰还赋诗一首赠予:“尚望舟师能再振,海氛一扫捍岩疆。”不久后,老兵就去世了,但我相信,中国军队最终胜利的消息,一定会让他含笑九泉!

  当时,刚刚取得二战胜利的美国目空一切,但这一仗让它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美军的实力比日军强大得多,美国尚且被中国打败了,日本自然不敢小视,于是,日本主动要求和中国建立邦交。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滋生的对中国的傲慢心态,此时也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下去了。

  正是由于这场战争最终取得了无可置疑的辉煌胜利,20年后,美国总统也来到了北京,并向中国最高领导人致敬。那也是近代以来,傲慢的西方第一次仰视中国。

  由于这种自信的激励,中国人几乎在一切领域挑战“不可能”:他们大胆尝试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存在过的社会制度;他们打,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借助外援努力实现工业化;他们爬冰卧雪,在大庆、在克拉玛依打出了一口口油井,把“贫油国”的帽子甩到了九霄云外;他们在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新青特产仅凭着人力和手工,凌空打造出“红旗渠”;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造出“两弹一星”、核潜艇……虽然这艰辛的过程中也曾有过无数悲壮的挫折,但最终,他们创造了这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空前成就。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是以坚守上甘岭的军人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打下的!

  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黑色的,就是从和他率领的中国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历史才有了起色和后来的波澜壮阔。以为首的老一辈中国人和人民军队,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列强欺凌百余年的乱局,开创了禁绝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社会风气昂扬向上的新时代。在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以为首的老一辈人,以一种崭新的文化塑造出焕然一新的中华民族。

  刘亚洲将军反思甲午的文章中讲到这样一个细节:晚清时期,一个日本间谍听到一个中国民间艺人拉的二胡,曲调低沉而悲伤,他摇摇头说:完了!这个民族完了!那不仅仅是一个人拉的一支曲子,那是一个时代绝望的哀鸣!我们再听听新中国的那些歌曲,从《英雄赞歌》到《歌唱祖国》,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昂扬自信,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者:戴旭,本文刊于《国防参考》杂志第24期)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Copyright @ 2011-2018 慧农生态美食特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013531号

联系QQ: 397195083 邮箱地址:397195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