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小”木耳渐成“大”产业(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2日 06:33进入复兴论坛来源:黑龙江日报手机看视频
来到“中国黑木耳之乡”尚志市,拜泉特产就看见码放整齐的菌袋,一片连着一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不断刷新着一个数字:去年尚志市食用菌栽培总量突破14亿袋,今年达17亿袋。2011年黑木耳产量达到6万吨,跃居全国县级首位。目前,拜泉特产尚志市食用菌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年加工总量4.5万吨,实现产业收益14亿元。
5月中旬,记者从尚志市驱车70多公里,来到木耳栽培最有代表性的珍珠山乡,探访小木耳是怎样长成大产业的。
今年,珍珠山乡珍珠村的村民王远峰乐得合不拢嘴,由于全国木耳缺货,木耳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已经卖到40元钱一斤。王远峰家每年种的春耳、秋耳加起来有20万袋,今年每袋木耳的利润是0.8元到1元钱,一年下来,拜泉特产收入非常可观。如今,珍珠山乡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木耳。据珍珠山乡党委书记刘树茂介绍,去年乡农村信用社储蓄增加了2000万元,全乡共有一万多人口,平均每个人增收近2000元。
当记者来到珍珠村时,春耳的第一批菌袋早已在四月下旬就摆进了王远峰的“土大棚”内。记者看到木耳从菌袋的孔中探出了头儿。王远峰说,小朵木耳就是俗称的“钉子眼”,大朵木耳就是俗称的“三角口”。 “钉子眼”木耳要比“三角口”木耳形状、口感好,价格更高,目前每斤卖到40元,“三角口”每斤价格是35元。
王远峰种植木耳十多年了,是当地的木耳大户。2008年,王远峰投入1万元钱建起了两个“土大棚”。大棚里的木耳比大地的提前上市,能卖上好价。
到了木耳采摘的季节,家家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就有很多外地人来珍珠山乡打短工,摘一天木耳可以挣50到100元。 忙,也是王远峰一家的生活状态,一年到头不得闲,从春节过后开始包菌,要一直忙到秋木耳收摘结束。
当记者来到王远峰家里时,他的妻子和四五个工人正“马不停蹄”地装菌包,装好的菌包放进王远峰家里的“大锅”内高温消毒。王远峰说,一整天能装好6000个菌包,这些菌包将在8月下地,用作生产秋耳。
珍珠山乡平均每家只有三到四亩耕地。过去靠山吃山,村民每年到山里采蕨菜、木耳、猴头等特产,卖山货成为他们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野生资源毕竟有限,为此,珍珠山乡的几家农户开始尝试自己栽黑木耳,随着栽黑木耳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引导,大户带动,木耳种植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