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是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总面积182.8平方公里,人口近98万,其中,农村人口7万人,农业人口占农村人口一半以上,郊区耕地面积5074公顷。全区辖2乡1镇和17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力量雄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的中心。
南岗区立足于城郊型农业的显著特点,用全新的理念审视农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都市农业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依托都市,建设农村,服务都市,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03年,南岗区完成生产总值73.8亿元,实现区本级财政收入5.33亿元,工业总产值123.67亿元,农业增加值1.5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543元,增长率12%(1992-2003年)。南岗区的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市和全省第一。
南岗区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沿江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区,是全省主要交通枢纽哈尔滨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内陆港、东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的集中地,是中国沟通东欧贸易的重要桥梁,并具有得天独厚的对俄、韩、日合作优势。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而且昼夜温差较大,适宜发展奶牛产业,奶牛产奶量高、质量优。无霜期虽短,但适宜设施栽培提前进行冷温调控,促进花卉和食用菌等提早休眠,有利于园艺作物的产期调节和反季节生产。当地以土质肥沃的“黑土地”著称,适宜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是全市优越的绿色生态区域。辖区内有哈工大、哈工程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30所中等专业学校,省农科院、兽研所等56个科研院所,有各类专业人才11万余人(其中,院士24名,博士生导师近1000名),约占全市科技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近千项。经过多年来技术、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全区初步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现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科技和人才培育摇篮。南岗区是哈尔滨市惟一的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惟一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哈工大和哈工程大学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均在区内,拥有一系列配套的引资、引项、引智优惠政策。同时,南岗区于2002年在全省率先辟建了汇集为企业、群众服务的24个行政部门于一体,针对96个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集中审批、敞开办公的政务超市,并通过不断创新行政服务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出了联合现场踏查、网上并联审批、超时默许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搭建起公共行政社会化服务的绿色通道,营造了更为公开、透明、便利、效能的区域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南岗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展精品、整合挖潜为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现代化特征的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新兴农业日渐崛起;工业以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2003年,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已累计发展到1400户,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产值达58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70户。区直工业企业、城子河美食街道企业改制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城子河美食下放企业改制率达50%,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在环境改造和业态整合的拉动下不断壮大,按照东部旅游区、北部商务区、南部会展服务区、西部物流产业区的三产板块经济布局,通过改造果戈里大街,提升了中心商务区的聚合力和吸引力,依托城区改造,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各业态发展日见红火,全区三产发展呈现出多业态兼容、宽领域并举的集群态势。200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480万美元。目前,南岗区由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的日趋优化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基本形成。
区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坚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具有的重要的全局意义和政治意义。因此,南岗区于1997年就超前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且在农业基础建设连续几年取得前所未有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又于2001年确立了“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统筹一二三产业”,“努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目标任务,积极聘请省内外专家,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制定了南岗区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首次确定了充分发掘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工作重点。经过实践证明,这些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对于南岗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南岗区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来源于这种紧迫感和发展观所带来的动力。
多年来,南岗区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立项扶持。2001年,南岗区争取了科技部立项的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项目,三年总投资已达1.15亿元,其中国家、省投资5700万元。特别是“十五”以来,已先后争取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主的国家和省级项目12个,总投资达3.29亿元,其中国投资金达1.6亿元。通过项目牵动,有力地吸引了方方面面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不断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南岗区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了平均每年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达到千万元以上。三是积极吸引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近年来,南岗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科技园区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高科技民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百家,累计引进资金达33.8亿元。投入的加大,使南岗区农业和农村在短短的5、6年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区新建乡村路4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黑色路;新打电机井115眼,建成集中连片露地喷灌区2万亩,植农田防护林及村屯环境绿化3000亩,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具有明显现代农业特征的畜牧养殖小区、温室大棚、智能化连栋温室等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其发展规模超过了以往二十年的总和,大大加快了南岗区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南岗区注重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质量效益型农业,努力寻求具有自己特点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发展以菜薯菇为主的绿色食品、奶牛和旅游观光农业三个主导产业,使全区由过去以“大苞米”为主导的传统低效农业,转化发展到目前的粮食和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比达到1∶4.5;以奶牛为主导的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农业设施园艺小区、满族风情生态园和生态经济型园林为代表的农业旅游观光带初步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园区和项目牵动,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培育和不断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合作方式,形成了乳制品、肉制品、食用菌、绿色蔬菜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带动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促进了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龙头带动,不断开发新的优势产品,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产品品牌,先后与以色列、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生产的20余种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产品覆盖俄罗斯、韩国、日本、西欧等10余个国家,极大地促进了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四是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配套组装农业生物、信息、材料高新科技成果,建立种草养牛农牧结合、米菇立体栽培、设施高效多茬次栽培等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全方位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型农村中介组织,建立现代服务体系,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南岗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的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实施科技园区牵动和拓展发展空间战略,引导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向城郊拓展和延伸,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以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牵动,城子河美食形成了龙丹、绿乐尔乳业、绿山川速冻食品业、海顺肉业、玉丰菌业等优势产业;以哈尔滨软件园、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园等高科技园区为牵动,形成了以新能源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软件开发和服装加工等四个优势产业。目前,各优势产业已涉及绿色食品加工、生物技术、数控技术、IT产业、智能机器人制造等多种高新技术领域,光宇蓄电池、九州电器、龙丹奶、绿山川饺子等产品畅销国内外,郊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南岗区近年来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通过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以王岗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大乡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文教卫生事业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生态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推进农民住宅新居工程,农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加快了农民市民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