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十个全覆盖”汇聚感人故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攻坚战沸腾的日子里,在一个收获的秋天里,我们来到了阿里河畔,兴安猎神的故地。我们被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
她的名字叫王力杰,是《呼伦贝尔日报》驻鄂伦春旗记者站站长。40出头的年纪,由于大病在身和过度的劳累,总是一脸的疲惫和倦色,看了不禁让人心生怜悯。在“十个全覆盖”攻坚战中,她们单位承担了阿里河镇昆仑山村许成山等10家农户的包户工作任务,每一户的工作都很具体,宣传讲解、清理垃圾、拆杖修墙等等。由于记者站人手紧缺,她每天都要到所包村民家中,边宣讲边干活。为了早日把院落建好,她把村民家用了几十年的破旧的板杖子一根一根地拔掉,规规整整地放好。就连国庆节长假的七天里,也日日如此。由于工作量巨大,本就体质虚弱的她累倒了,高烧39℃,但她仍坚守在火线上。
当记者问道:“你这样的身体状况为什么不请假呢?再忙领导也不会这么不讲情理吧?”她说:“站里人手少、任务重,我多干点儿,进度就能往前抢一抢,等忙过这最紧要的关头再说吧。”
她除了负责包户工作之外,还承担着每周一期的报纸专版和为呼伦贝尔日报社供稿的任务。虽然工作量大,她却样样都没落后。这是一位坚强而有责任心的女性,她很普通但却是这样的感人。
白丽是古里乡乡长,40岁出头,鄂伦春族,由于乡党委书记前年考到了自治区机关,乡里这两年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在顶着。
她的神态谈吐很有本民族气质,人极朴素,穿着一身劳动干活的衣服,言谈中能体会到她对全乡每一户居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汤旺河十大美食大到房路广场基本建设、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小到每家每户柴米油盐,她都放在心上。我们去的时候,她站在工地现场向我们讲述乡环道修建改造,讲综合体建设,特别是讲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时,总是侃侃而谈,眼神里充满着憧憬和成就感。
讲到危草房改造时,旗里下来的驻村干部带我们走进一户残疾村民家中。这家男主人叫绍明江,60多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妻子张桂兰50多岁,先天小儿麻痹,三代人老少八口,虽在古里乡生活了十多年,但户口还在吉林,生活紧巴得很,汤旺河十大美食十几年住一座危草房,残破不堪,屋顶漏雨,窗户破了用塑料布蒙着,房子里倒外歪,几近倒塌。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平房特产八口之家六人残疾,只能靠乡里扶持着养大鹅勉强糊口度日,根本就没有钱盖新房。而且他们为非本地户口,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但这样的人家政府又不能不管。虽然,白丽已经千方百计地帮助他家解决了户口享受政策问题,一家人却仍然掏不出一万多元的自筹建房费。为了帮助他家解决住房问题,白丽四处托关系,用微信在朋友圈中呼吁帮他家卖大鹅,旗政府办的同志得知情况,主动买了100只大鹅。现在有了这笔钱,绍家的建房款终于有了着落,白丽多年的一块心病也除去了。而这只是她解决的乡里众多难事中的一件。
同行的人告诉我们,白丽夫妻二人全在一线上奋战,就连读大学的孩子放假回来,也在这里当了志愿者,整天跟着工作队扫垃圾、做宣传。
临别时,我们问白丽:“这么重的担子能行吗?今年的任务能完成吗?”她说:“担子是重了点,但你看到了古里乡现在的场景,到处是工地,干部的决心大、干劲足,老百姓又支持,没问题的!”
在古里乡兴牧村,随处可见拆危房、盖新房、修马路的热闹场景。但就是这样一件大好事,开始时却还是有些磕磕绊绊的,极个别村民对“十个全覆盖”一知半解,心有顾虑,有的等待观望,有的讨价还价,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松北特产
在征拆中有这样一件事,兴牧村有一户村民,无论干部怎样苦口婆心地讲,他总是不大配合。为这家的事,呼伦贝尔市驻鄂伦春旗“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组组长杨巍恒几次上门做工作,同志们都风趣地说杨组长为乡里的
事“三顾茅庐”,但仍没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他和旗委宣传部长赵秀军商议换一种方式到村民家中,开展宣传工作。来到村民家中,杨巍恒和赵秀军亲自下厨炒菜,又带去酒和熟食说只喝酒不谈事。他们边同这位村民喝酒边聊天,村民终于被感化了,一杯酒喝进去说:“领导这么真心对待老百姓,俺服了。”
因为这件群众工作做得漂亮,同行们诙谐地说:“为拆迁杨组长三次顾茅庐,交心谈赵部长杯酒释难题”。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旗里驻村的人大副主任阿芳,做老百姓的宣传动员工作,有的老百姓一时情绪激动,阿芳总是和颜悦色,以诚感化,一直到把矛盾化解开。
在兴牧村一条在建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古里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吴曲颂正开着一辆铲车挖坡整基、修筑道路,黝黑的脸上满是尘土,一条致富利民之路在他身后向着远方延伸。
曾经,兴牧村的几条乡间小路弯曲狭窄,每逢下雨更是泥泞难行,村民苦不堪言。如今,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原来的土路全部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马路。中午吃饭的时候,下派驻村的同志对我们讲:“由于工程量大,技术人员和设备都很难找,我们的党委副书记又操起了老本行,开起了铲车。现在能上阵的全上去了,不然怕工期抢不出来。”大家听了感叹不已。
席间旗里下来的同志还告诉我们,为了节省人力财务,不给乡里增添负担,旗里下派的干部伙食全部是自筹自办。刚刚端菜的那位是旗机关的腾格尔,和歌唱家是同一个名字,大家叫他“小腾格尔”,歌唱得很不错。后厨的四名同志全是旗机关的干部。
在乡里的主街上,我们看到旗政府办的同志正在清理垃圾,秋风中尘土飞扬,但他们干得十分起劲。走进他们租住的房间里,炕上并排放着四五个人的行李,这是他们的临时住所,简陋的甚至有些寒碜,床上的行李全是民政救济品。桌上一张绘制的十分专业的图纸吸引了我们。旗政府办主任张兴旺告诉我们:“这是全乡所有住户的分解示意图,是我们政府办科员闫国柱亲手绘制的,精确度可达到专业水平。”
“这个图用处可大了,谁家在哪,是谁包的,去了几次,效果如何,看图一讲就明明白白了,就像作战地图似的。”
“有了这张图纸,汤旺河十大美食我们的工作方便多了,这张图纸,饱含了闫国柱同志和我们引领队所有队员对本职工作的敬意和对兴牧村村民的关切之情。”
张兴旺还告诉我们,他们机关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却一直和大伙坚守在一线上。我们问起这件事,当事人说,大伙都在一线上忙活,他呆不踏实。这又不禁让我们心生敬佩。
我们还听闻了这样一件事:在村里“攻坚战”的人数太多,住宿房间和床位很紧张,实在安排不开,有时机关下来的男同志、女同志们只能和衣在一间屋子里休息。有的女干部下来时带了几套衣服准备换着穿,可脏衣服换了两三茬也没能腾出时间洗上一水。
在古里乡采访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听到了许多这样平凡的小故事。这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各地采访回来的同行们讲,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呼伦贝尔大地每个乡镇苏木村屯嘎查都在发生着,这些小故事汇聚起来,何止成百上千个!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是一项造福千家万户的惠民事业。历史的车轮和前行的脚步是由千千万万平凡人物的细节堆积而成的,没有这些平凡的“小故事”,就不可能有历史的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阿里河水的无数朵浪花,终将汇成澎湃的奔流…………驻鄂伦春旗采访工作组记者 韩国华 袁丽娜 张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