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同之——大同美食!
大同素有美食城之誉,老大同风味小吃更是历史悠久,风靡华北,使人久久难忘,现分类叙述。
老大同人过去吃饭时要把饭桌放在炕上,而在饭桌上又放上一个常调盘(红色木制方盘),常调盘内放置六碟菜,这些菜全是大同妇女自家腌制的小菜。
其一是花花菜,花花菜是把松根(又名苤蓝)用刀切成各种形状,晒至半干,用花椒大料水泡后,放上味精、醋等调料调制而成,吃起来格外脆;二是闭门菜,闭门菜是把松根剥皮后,中间掏一空心,里边装上花椒大料,放在阳光下风晒,等它发韧后切成丝泡上吃;三是姜丝菜,姜丝菜是把松根切成细丝,再浇上花椒油配上细辣椒和姜末腌制而成:四是糖醋菜,是把松根块儿、地溜儿、煮黄豆和花生仁儿泡在糖醋中,再放些酱油、味精调制而成;五是杏仁菜(或曰豆儿菜),是把杏仁煮熟去苦味后,与煮熟的大黄豆、大绿豆调制而成,有时还得用食色染上一些大红豆;六是压酒茄子,是把最后一茬的拦园茄子蒸熟后,压出水分,再放上姜丝、蒜片儿、韭菜花等腌制而成。民谚曰:“花花菜、闭门菜、压酒茄子、水萝卜,吃得香,吃得快,喝上小酒也不醉。
此外,还有大腌菜,把刚下地的松根,去皮洗净后,放在大缸里腌制,放上适量的盐,经常用高粱刷子搅缸,才不至于起白毛,起白毛大同人叫白醭儿。
烂腌菜,用松根皮子和芥菜叶子、苤蓝缨子等下脚料腌制而成,虽然是廉价的穷人菜,但是十分可口。
时令小吃是过节时老大同人吃的食品。如过年炸果子、馓子和糕花子(是将糕面蒸熟擀薄切片后晾干而做成的),此外还有豆儿菜、花馍馍和包菜团子。
过年除了以上的小吃外,特别是要做一个“枣山儿”,枣山儿一般是为供奉祖先而做,正月初一供奉,正月十六送祖先爷而吃,吃时枣山儿己干硬了,但嚼起来还是很有味的。
五月端午除吃粽子外,大同人特有的小吃是凉糕,凉糕有黄米的、江米的,或者是黄米江米合在一起的叫金银糕。要说表现大同风味的就是浇上大同地道的小米糖稀,小米糖稀产在御河东岸的农家。
六月六要登高望远,远足踏青,民谚曰“六月六,西葫芦熬羊肉”,这个时节便是羊肉正长膘,葫芦正鲜嫩之时,也是过去大同人的时令小吃。
七月十五捏面人,这时大同人家家要捏面人,其中有捏面鱼儿、面娃娃,有的还染上卖白皮大饼子各种食色成为一个美丽的工艺品,因此过去的一些小孩儿都会捏一些面娃娃,显示大同人的好手艺。
八月十五打月饼,大同的月饼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大同月饼叫混糖月饼,混糖月饼分四油四糖的或者三油三糖的(就是十斤面和四斤或三斤糖和油)。做混糖月饼主要在和面揉面或醒面的技术上,特别是在烤炉上,火候要掌握得非常有分寸。打混糖月饼时,每家都打“月儿圆”和“日光爷”,上面还要撒上芫荽和芝麻,再点上红点儿,才是地道的大同月饼。
腊月二十三要吃麻糖,俗语又说二十三送灶神爷,要糊上他的嘴,因此流行吃麻糖。地道的大同麻糖是用小米熬制而成的,其中有长麻糖、圆麻糖、板麻糖、玉骨麻糖和擦酥麻糖等。
冰水儿:是冬天到河湾刨上大冰藏在窖内,夏天使用。出售时是挑担而卖,把冰用小扁斧敲到碗中浇上黑枣和杏干儿汤,吆喝声为“喝杏干子——汤,味!
枣儿糕:是一层黄糕一层枣儿(把枣儿煮熟)压成,再用棉被苫上,放在小车上卖,卖时用大片刀慢慢切下。吆喝声为:“枣儿—一糕!”枣儿糕是老大同的一种美味小吃。那软筋的新黄米糕夹上一层一层的黏枣儿,使人馋涎欲滴。儿时,每当听到卖枣儿糕的吆喝声,便总要拉着妈妈去买。那时,卖枣糕的走街串巷,推着吱吱扭扭的独轮车,边吆喝边走,后边跟了许多小孩,他们衣服褛,嘴里含着指头。在大同钟楼的旁边,一个卖枣儿糕的张后生,克山特产卖了三年的枣儿糕,便开了个糕铺,人称张糕。张糕已经四十多岁,还未娶亲,没想到旁边一家卖枣的老板女儿看上了他,这女孩是一个二八佳人。成亲那天有人送对联曰:半辈未婚佳人配,黄糕配枣真不懒。至此,张糕成了大同城有名的富人了!
白皮大饼子:是用白面炕成的,熟后是两层儿,一层又薄又脆,另一层韧而筋道,制作时用特别的饼模(现已失传)。吃时把大饼用刀切开,内夹熏肉或热麻糖,叫熏肉套大饼或蛤蟆含蛋。克山特产
脾子肉和羊蹄筋:用羊的胰脾加五香作料炖制而成,羊蹄十分烂糊和绵软,往往是半夜里一个提灯老汉走街串巷而卖,是当时的“消夜”。吆喝声为“脾子肉,烂糊的!”
皮糖、糖杏干和果丹皮:皮糖是用软饧加上花生、核桃仁或芝麻熬制而成,卖时亦用大片刀切下一块儿。糖杏干和果丹皮都是自做自卖,风味独特。
大头麻叶、蜜麻叶和糖蜜酥:当时做这些小吃的有大北街的“福安斋”和大西街丁老五的面店。面点师傅最为出名的是武殿仕老先生,大头麻叶做出后四四方方,不大不小脆而筋甜,蜜麻叶是用糖稀浸透做的,糖蜜酥撒上白砂糖十分软绵甜蜜。
炸豆腐开锅:20世纪60年代夜里,大北街有一位叫“马炸豆腐”的老汉很为出名,喝他的炸豆腐开锅又香又暖肚,开锅后放上芫荽、韭菜花、香油、紫菜和虾米,味香扑鼻。
穿糖枣儿:是过去小孩最爱吃的食品,用红糖水把煮熟的枣儿泡制而成,卖时用一竹棍穿起,好吃而价廉,当时才卖五分钱一串。
五香大豆和莲花豆:五香大豆是用五香水(其中包括地茭茭和茴香)把蚕豆煮得稀烂,但不能太黏,当时在戏院门口用纸包上出卖,吆喝声为“五香大豆哟!”莲花豆是把各种豆儿煮熟拌上调料出卖。
羊杂碎开锅:在街头巷尾的炉灶上煮一锅羊杂碎,当时绝对是纯羊杂,特别是在锅上漂上一个羊尾巴,叫人眼馋。吆喝声为:“热乎的羊杂碎!”
炉黄馍馍:是把白面馍馍放在火炕或烤炉内慢火烤脆,当时才五分钱一个。糕点类:大同特色的有大杂,是用酥皮包上各类果脯制作而成的。此外还有混糖月饼、杂果儿、排层儿、绿豆糕、京八件等等。街头小吃还有油旋儿、糖三角、糖锅盔等,现已少见。
大同凉粉:其中有粉疙瘩子、旋儿粉、粉皮、粉条,由大同特有的山药粉制作而成,拌以各种调料,特别是醋和辣子。
馅饼:有大同特色的是一团肉烙制而成的。糖火烧、肉火烧把糖馅或肉馅包好烙制而成,形状不同于馅饼,是小而厚,火候要掌握的很好才行。
其他大同特色:炒三鲜,由白菜、土豆片、青椒、木耳炒制而成。过油肉也要掌握调料和火候;四喜丸子,讲究个烂糊;拔丝山药是掌握熬糖的火候;羊肉炖萝卜(胡萝卜)制作主要是羊肉要嫩;八宝粥要软绵而甜;羊头拌粉是山药粉条拌羊头肉丝儿,加上绿豆芽,调上上好的陈醋十分可口;炒山药丝主要看刀功和颜色,要齐刷刷地白;大同炖猪肉要掌握火候,特别是猪皮块的色泽要红;压猪头是把猪头煮好后压制而成,主要是吃它的筋道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