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十大特色小吃
芝麻烧饼,古称“胡麻饼”。始见载于东汉刘熙《释名》。胡麻饼在汉、唐时期已成为“俗家皆然”的食品。大厂的芝麻烧饼在京东很有名气,且分布面积较广,不光夏垫、北坞、南寺头、陈辛庄、大厂等较大回族村庄,各乡镇各村,都普遍开有烧饼铺。手艺一家比一家好。烙出的烧饼个大、层多、酱厚、芝麻匀。一般是特制土炉灶,先烙后烤,火候匀,烤熟之后呈鼓包状,趁热食用,外酥里软,酱香芝麻脆,让人百吃不厌。多年来,大厂的烧饼铺早已开到了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一直受到京城食客的欢迎和赞誉。
在大厂地区,流传着一句老话:回回手里两把刀冀州特产,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足见切糕作为风味食品在回族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厂地区能把切糕做出黏、甜、香且色泽鲜亮的,也就何氏独门了。芦庄何文贵、何玉荣、何凤有祖孙三辈做的切糕最为有名,方圆几十里内,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追溯起来,一直到实行统购统销,不允许个人经营为止,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切糕馅的用料比较讲究,红小豆最好是本地产的。本地红小豆具有均匀、味正、好看、易烂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买上桂花添加到馅儿里,自然是香气扑鼻。然后蘸水拍成片就可以用了。两层面,中间夹一层馅,散发着桂花香味的切糕就做好了。切糕还有整米的,三层的江米中间,先放上一层大枣,再放一层芸豆,看上去红白相间,惹人垂涎欲滴。
卷果也叫糖卷果,是地地道道的清真小吃。每当穆斯林重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人们便用糖卷果等茶食来宴请宾客。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非常具有滋补作用。
馓子是回族的清真食品,用和好的面揉成面条状的细条,二、三直条盘成一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散条盘,放入油锅温油炸熟即成。炸出的馓子色黄,酥脆味香可口。
排叉儿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是一种常见的清真风味小吃。排叉儿是长方形的薄面皮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段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
艾窝窝,古人亦称“不落夹”,在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艾窝窝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黏软,口味香甜。
年打滚又称豆面糕,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特点是香、甜蠡美食、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一年四季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蠡美食,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豌豆黄儿是回族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豌豆黄以豌豆为原料,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阜城特产、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
咯吱盒又名咯吱合、咯炸盒,是煎饼的深加工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生而生。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大批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有心的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变质。咯吱盒很快成为陪伴船工远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东一带民间传开。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是清真风味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蠡美食。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