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耕读教育立德树人
“割小麦真的很累,一不小心还会割到自己的腿。劳动太不容易了,我算是尝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王子恒感慨道。
风吹麦浪,六月夏忙。山东省曲阜市王庄镇康桥小学劳动基地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麦收节”。王子恒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用镰刀收割小麦,收割、碾压、扬场、晾晒……他们动作渐渐由笨拙变为娴熟,干劲十足。
康桥小学小麦博物教室里,陈列着用小麦秸秆编织的小筐、垫子、蝈蝈笼子等手工艺品以及以小麦为主题的书法、绘画、面塑等。一件件作品造型精美,这些都是康桥小学实施小麦课程以来的成果,也是曲阜市教育系统传承耕读文化的具体体现。
“乡村教育如果只传授课本知识,孩子成长则缺乏根基。我们开设小麦课程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理解、尊重农民、亲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根的教育、有爱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谈起传承耕读文化、实施小麦课程的初衷,该校校长刘建说。
为了实施小麦课程,学校划出校内200多平方米土地,开辟出种植基地,还协调争取了多处校外小麦基地。筹措资金,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未来教室和小麦博物教室。家长和热心村民也无私捐赠耧车、犁、耙、木叉等传统农具、老旧生活用品近200件,充实到小麦博物教室,便利了小麦课程实施。
学校编制了《乡土课程之小麦课程纲要》,采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围绕小麦种植、观察、绘画、编织、美食等方面设立16个课程内容,让学生亲历耕作、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高唐特产、收割、碾压、扬场、晾晒等传统劳动场景,通过亲子合作让学生学会水饺、面条、馒头、油条等常见面食的制作。
老师们转变教学思路,采取“田间小麦课堂”的教学模式,引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麦田,开展探究式学习。学校还聘请了种地行家、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到基地传授麦秸编织手艺,手把手教给学生种植技术。民间艺人裴紫涵高兴地说:“小麦课程让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了劳动技能,懂得了劳动的苦和乐,特别有意义。”
曲阜市积极探索建构“耕读文化”视野下的新劳动教育模式,目前,已有90多所中小学立足乡土资源,以“劳动+”教育融合各科资源,拓展课程内涵,将新劳动教育渗透其中,为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
“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高唐特产,今后更要深耕文化‘两创’沃土,传承创新‘耕读文化’,推动五育融合发展,开拓教育振兴的新空间、新思路。”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宫同文说。(魏长徛 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