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
蒙古民族从大0走向大统一。史称那是蒙古马的时代。蒙古马堪称蒙古人的朋友伙伴。蒙古马产生于蒙古大草原和蒙古高原。三五百为一群,每隔三四年分一次群。强健的公马带领众多母马繁衍生息。每到夏季,成群结队的马群,在绿浪翻滚的草原上奔驰起来如同海潮汹涌。每到冬季,在寒风凛冽中成批蒙古马仰天长嘶其声如惊雷震天动地。蒙古马与蒙古人一样,生活在冬季高寒夏季高温地带。它在暴风雪中驰骋如飞,烈日炎炎中行走如流。它有耐寒耐热的奇特本领,因而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蒙古马体小而又灵活,眼疾而能避险,矫健而有力量,敏锐而又迅捷。在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有段描写英雄战马的诗句: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快/像火花似的闪耀气势磅礴/像万马奔腾/像万牛怒吼/让那公牛和大象吓得心惊胆战/人们一看那漫天红尘就可知道阿兰扎尔神驹来临。蒙古马通人性,对主人竭尽忠诚。它最有忘我的情感,遇事主动承担风险。这在蒙古民间有许多生动故事流传。十三或十四世纪的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蒙古族中几乎是家喻户晓。叙事诗中描述的两匹骏马在参加成吉思汗围猎中超群出众,贡献巨大。但这样辉煌的业绩没有得到主人应有的赞扬,因而两匹骏马遁逃而去。在遁……[详细]
1970年,在乌拉特中旗杭盖戈壁苏木西南4公里处的后契勒陶力盖(汉语意为火石梁),发现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制场,发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达日盖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达日盖山口,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遗址不远处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为新石器时代狩猎民族的遗址和墓群。呼鲁斯太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呼鲁斯太苏木,属青铜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典型的连珠状匈奴牌饰。旁有春秋时代的匈奴墓群。鸡鹿塞遗址位于瞪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乌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台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岩牙和卵石砌成,筑于距沟底高约19米的山坡平台上。城呈正方形,边长约68.5米。墙上端残存厚度约3.7米,下端厚约5.3--5.5米,残墙高一般约7米,最高8米,西北缺口处只有两米高,平均高度为7.2米。古城只在南墙开一城门,城门外有类似瓮形的长方形小围墙,留有入口。靠南墙东部内侧和西北角砌有磴道。城内出土文物有:汉代绳纹砖瓦、灰陶片、箭簇和一件青铜弩机。在古城周围十公里范围内有汉代烽燧遗址十几处,作为防线和报警之用。鸡鹿塞和烽燧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边陲的军事要冲。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蹬口县……[详细]
乌拉特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3旗境内。地处阴山北麓,形象地说就是在地图上黄河“几”上边的位置。乌拉特草原,占去了巴彦淖尔市五分之三的面积,属于戈壁型草原,昼夜温差大。进入乌不浪口,昆都仑美食蜿蜒的山路过后,豁然开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展现在眼前。一碧千里,尽是草原美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洁白的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滴,流入云际,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连牛群和马群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咀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远处的草原非常亮堂,像坐在家里从窗户望出去的情景。那便是朵朵云彩害怕寂寞,遮挡着太阳飘来与游人嬉戏的景象。那里的野花,虽然装点不了整个世界,但它的欢颜生动了一片原野;牧笛在镏金的海流图河里响起,美丽了一幅图画。不一会儿海流图镇就要到了,从远处俯视,小镇尽收眼底,像被牢牢地镶嵌在盆底似的。谁也别想将它夺走。巴彦淖尔市地形地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阴山山脉绵延东西,横亘在巴彦淖尔市腹地;阴山南麓是广……[详细]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后旗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与蒙古国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5′~108°00′,北纬41°50′~42°27′,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纵深140km,南北横跨22km,总面积131 800hm2。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乌拉特后旗努登梭梭林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区内植物区系成分是以干旱地区的种类占主导地位,具有显著的荒漠特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裸果木、绵刺、革苞菊。列入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沙木蓼、荒漠黄蓍、戈壁短舌菊、蒙新苓菊4种。兽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北山羊2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鹅喉羚、盘羊、猞猁、兔狲、荒漠猫5种。保护区鸟类中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大鸨、波斑鸨、金雕3种,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有蓑羽鹤、灰鹤、草原雕、鸢、苍鹰、秃鹫、红隼等7种。两栖爬行类常见有蟾蜍科的花……[详细]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做实地考察,初步判断是一处包含不同民族、具有浓郁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的墓群,正镶白旗特产对于研究从青铜时代至汉代时期在乌拉特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葬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习俗、社会形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19年,马鬃山墓群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希热庙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以东12公里处,建于清康熙19年,由第一代-呼勒庆贵禅师在康熙的资助下建成,为东方21个佛教胜地之一。兴盛时希热庙有僧人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热(现乌兰巴托),名扬四海。庙中有三眼泉水常流不息,它是希热庙的灵魂。常饮可延年益寿,祛病驻颜。经国家专门机构化验鉴定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希热庙景点共由五座大殿,四个山洞和两座白塔组成,曾是我国西部除布达拉宫之外,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每年每月要在此举行一次庙会,并于每年六月二十五日-三十日都要在这时举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动,这时游人如织,甚是热闹。于2003年重修。……[详细]
巴彦淖尔德岭山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依托德岭山水库与风蚀冰臼国家地质公园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16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北部草原生态区,南部丘陵山地区、湖泊观光区,东北缓坡地带,西部奇石林及风蚀冰臼地质公园等核心区域。景区群峰起伏、连绵不断,蓝天白云,山水与草原交相辉映,风景如画。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现存阴山岩画、秦长城和清代蒙地汉租水利工程遗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浓郁特色的民族文化、厚重灿烂的水利文化和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组成了独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详细]
时代:元、明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西北1公里处,古城平面呈方形,边长950余米,城墙为夯筑,四角外凸有角楼,墙外筑有马面,南墙、东墙中部各设一城门,门外设瓮城,城内外地表散见有大量陶片和瓦片。根据总体特征分析,其造筑年代应为元、明时期。该城址规模宏大,墙体保存较为完好,是已发现城址中最具典型的古代城池,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城,这个名字我们今天听起来非常普通,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意味着因一方大胜而使得双方百姓均免受战争之苦,是激动人心的和平曙光。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的汉受降城——新忽热古城,就是这样的一座城池。古城有个神奇的传说:每当晨曦,城墙上蒙有一层雾气,人们可以听到鸡鸣之声。据说有人曾目睹一对金鸡在城墙上起舞,还有人看到城内有金环闪闪发光。然而无论猎奇者怎样追逐,神迹总是转瞬即逝。新忽热古城大致位于高阙塞西北的漠南草原地带,是自西汉以来在文献所载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这座古城,太多传说语焉不详,目睹历史遗留的印迹,我们仍可……[详细]
常素庙常素庙,顾名思义,就是常年把斋吃素,不吃荤腥。常素庙位于乌中旗宏丰乡,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常素庙为汉式庙宇,砖木结构,四合头庙院。主殿瓦脊,飞檐、斗拱、藻井,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面是殿,东西两侧为房,是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佛教寺庙。1951年,崎。庙被-部门征用,和尚全部还俗。1980年之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寺庙重新得以修复。……[详细]
青青草原之家”旅游点位于乌中旗乌兰苏木境内,距海川公路17公里处2公里,是由乌兰五队牧民敖特恒巴图在自己的家庭牧场上创办的。这里草原辽阔,牛羊遍野。建有传统蒙古包3顶,古色古香,炊烟袅袅,呈现出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这里距海川公路较近,可直通甘其毛道口岸。到口岸观光贸易,顺路到青青草原之家来,品尝正宗的蒙古民族风味套餐,东河美食体验牧民生活,别具有一番风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