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生 强产业 兴桃山
7月,骄阳似火,兴安满绿,小兴安岭西坡南麓的“塞北明珠”桃山局一派繁荣。棚改工地热火朝天,旅游景区日新月异,城镇建设快马加鞭,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党委和林业局一班人带领全局人民团结奋斗,以坚忍不拔的“桃山精神”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桃山的绚丽乐章。
这一切都要从桃山局深入实施的“54321”工程说起。即:坚持五靠(靠生态立局、靠新型工业兴局、靠土地养人、靠自营经济富民、靠对上争取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四大立局产业(生态旅游业、矿产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特色种养业),实施三项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两个建设(新林区建设、嫩江特产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一个总体目标(产业发达、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管理科学、企兴民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逐渐陷入“两危”后,桃山局的经济也随之萎缩,投资环境差、职工收入低,引资项目进不来,地方产业跟不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成为了我市的“小老穷”林业局。没有了经济增长的这个有力基础,民生工作也就出现了问题。居民住宅过度陈旧,供暖供水管道严重老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景区投入不够等问题不仅困扰着百姓生活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那么,桃山局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该局近几届领导班子一直在破解这个难题。200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改革中大胆创新,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不断完善“54321”工程,不仅让桃山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职工群众看到了新的曙光。
“一定要将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让百姓的生活发生最大的变化。”局长张作霖刚刚上任不久,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正逐渐变成现实。
解决民生先从职工的住房入手。桃山局振兴和人和两个社区是该局存在比较久远的平房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很多住宅都成了危房,并且没有集中供暖,没有上下水,百姓的日常生活极其不便。每到秋季,房前屋后都堆满了豆杆和稻草,一旦出现火情,后果不堪设想,解决居民的居住环境已迫在眉睫。该局借助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这一有利契机,对这两个社区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造,将两个社区的平房全部拆除,按照拆一还一、结算结构差价的方式给居民还面积,这一做法,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拥护。今年70多岁的老工人杨振福原来居住的平房面积是56平方米,在拆迁过程中,老人得知,新楼落成后,林业局将分给他一户同等面积的楼房,乐得合不拢嘴。老人激动地说:“在林区干了一辈子,没想到晚年不花一分钱还能住上楼房,党的政策好啊。”
桃山局原计划完成棚改面积6.18万平方米,但经过局领导多次研究决定,要充分利用棚改这个机遇,对桃山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改造,将棚改面积扩大到11万平方米,彻底改变百姓的居住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桃山局领导深知此理,穷什么不能穷教育,没什么不能没知识。前几年,桃山局小学在全市的抽考中名次居后,中学升学率偏低。2007年,全局实施教育改革后,让教育落后成为了历史。他们整合教育资源,相继撤并10所林场(所)小学,教师实行竞聘上岗,精简臃肿的教师队伍,挑选一些水平高、素质硬的教师任教。投资300万元在局址成立中心小学,建成了一所全市一流的小学。林场(所)撤并下来的学生多半家庭条件不好,在240名住宿生中,特困生的比率占了10%,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学生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此,桃山局又专门对这些学生在各方面给予照顾。
如今走在桃山局的街道上,一种百废在兴的感觉油然而生。自来水管线和供热管线正在铺设当中,通往各林场(所)的主干道也全部实现了白色硬面化,出行难、供热难、吃水难这些困扰了桃山几代人的问题正在解决。嫩江特产
桃山自来水厂始建于1980年,因年久失修,管网老化,自来水管道早已锈烂不堪,且分支管道大多是一家一户自行接入,不仅与主管道衔接出问题,还到处跑冒滴漏,二次污染,百姓满意程度日益降低。该局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的同时,积极自筹资金,计划投资450万元对镇内4111延长米主管网进行全部改造,对污染严重的10972延长米分支管线延长米进户管线进行全部改造,解决职工吃水难的问题。目前一期工程净化室改造以及过河主管网正在紧张施工中,二期工程将在10月份开工。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将会改变桃山定时、定点的供水历史,极大地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镇内的近5万名群众从此吃上更加洁净、优质的自来水。
昔日的桃山路况极差,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崎岖山路通往各林场,如今的桃山,山清水秀,路路畅通,嫩江特产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各林场。2007年至2009年,该局先后投资3000万元修建了50多公里公路,彻底解决了13个林场(所)职工群众出行困难、运输不畅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桃山林业局旅游业光芒四射,全国闻名。桃山狩猎场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对外开放的天然野生动物饲养狩猎场,是我省当时冬季旅游的最大亮点之一。1992年,第一个国际旅游专列开进桃山,来自多个国家的600多名游客在桃山景区流连忘返。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由于景区的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和接待能力小等原因,桃山局旅游逐渐走了下坡路,到最后陷入低谷。
2007年,桃山局在实施“54321”工程后,将旅游业发展确定为第一立局产业,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将个人租赁的景点景区全部回收,由林业局统一经营,并且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国际狩猎场、原始森林、悬羊峰景区、八仙湖森林公园、桃源湖旅游度假村、神树山庄、桃山古洞、呼兰河源头漂等十处旅游景点进行修缮,重塑桃山旅游业的辉煌。装扮一新的景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仅今年上半年,桃山局就接待游客5万多人,旅游收入达2500多万元。在桃山旅游梅开二度的时候,不仅吸引了游人,也引来了战略投资者,上海丽花楼美食娱乐管理公司便是其中一位,该公司预计投资1.1亿元,对桃山的旅游景点改造建设,并要将桃山庄宾馆建成我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的落成,将填补我市无五星级酒店这一空白,对于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该局的矿产业、木材精深加工业和特色种养业同比过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框架正在形成。
桃山局在产业发展中尤为可贵的是“一个思路贯彻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精神,奶牛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铁力市和铁力局,桃山局养牛起步较晚,2004年12月,从澳大利亚进口900头奶牛,采取职工群众优先,领导干部带头的方式,正式开展规模养殖。林业局出资375万元做贷款风险抵押,投入800多万元建立了八公里、上呼兰和新星林场三个奶牛养殖小区,与双城畜牧学校联合办学,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了畜牧科,为养殖户跟踪服务,并为养殖户协调信贷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养殖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几年中,奶牛价格和奶业市场波折起伏,但桃山局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没有放弃奶牛养殖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桃山局先后用于扶持奶业发展的资金高达3000余万元。目前,桃山奶牛已增加到1400头,与伊利集团签订了鲜奶供应合同,奶业已成为职工致富的一个重要项目。(本报记者 高文彪 郭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