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性的飞跃发展 品味原生态的傈僳美食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25个少数民族在和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同时,大多还保留着各自过新年的民族习俗,如每年4月、11月、12月,分别为傣族和德昂族的新年、彝族和哈尼族的新年、傈僳族的新年等。这些少数民族的新年,因为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等不同,呈现出浓郁的民族年节之绚丽风情;更因习俗、特产、食材、烹饪等不同,而呈现出奇异的民族年饭之勾魂魅力。
云南民间有一个说法:没有到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不算真正到过云南;没有过过傈僳族的新年,您就要留下终身遗憾。
怒江傈僳族新年即“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傈僳族语中,“阔时”是“岁首”“新年”之意。从前傈僳族各村落没有统一的节期,一般多在12月下旬到次年1月樱桃树开花时开始过节。1993年12月,怒江州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法定节日。
去怒江农家过傈僳族新年,是我的一个心愿。虽然我曾在怒江州工作多年,那里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但终因工作任务繁重,年节又忙于走访慰问,竟没能抽出时间去农家过一次傈僳族新年,吃一次傈僳族年夜饭,很是遗憾。
不久前,在怒江州泸水县秤杆乡双奎地村胡兴忠支书的盛情邀请下,我回到了怒江大峡谷,亲身体验了一回傈僳农家的“阔时节”。胡支书是泸水县委和怒江州委树立的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曾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这次在怒江过傈僳族新年,感受最深的是傈僳族群众脱贫加速,怒江山乡发生巨大变化。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经过省、州、市、乡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乡亲们多年的艰苦拼搏,昔日全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怒江,取得了历史性巨大进步:大动脉“美丽公路”(六库至丙中洛)建成通车,极大提升了怒江州内连外通的快速运输能力,助推怒江州融入省内主要城市群,并为开发和保护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川藏国家精品旅游带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区)道路硬化和农户通电率达100%,昔日猴子见了都发愁的峡谷天堑变为通途;怒江两岸,无数幢漂亮整洁的移民新村包括配套的安居工程,拔地而起。世世代代住“千脚落地”陋屋的各族人民搬进了明亮实用的新居。秤杆乡最偏僻的王玛基村,当年没有公路,翻山越岭汗流浃背跋涉一天半才能进村,而今有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只需1小时车程即可抵达。站在王玛基一幢幢民族风格浓郁的移民新居前,恍然来到了内地新农村。
看到峡谷巨变,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端!从前全省最贫困的怒江州,即将甩掉贫困帽子,和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小康。
傈僳族新年来临,在怒江的村村寨寨,都能看到当地群众收入增加的喜悦,家家户户喜气盈门。以往,很多农家,4根木柱几张篱笆,搭起一个家,从这头扔一个石头,从另一头滚出来,几乎打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全部家当,也就值几百块钱。如今,通过退耕还林、绿色种植养殖(核桃、漆树、花椒、坚果、青果、火龙果、草果,猪、牛、羊、鸡等)、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生态育林护林、外出务工、物业管理、城镇就业、经商办企业等多种举措,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很多农家盖起了二三层的漂亮楼房,即使是昔日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双奎地村,目前已拥有小汽车50多辆、重型和轻型农用车18辆,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全村有400多人常年在省内外务工,同时,村民在种好传统的包谷、荞麦、水稻等农作物的基础上,还成立了“火腿”“蔬菜”“造林”“综合”4个专业合作社,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全村633户(2095人)全部脱贫。
傈僳族新年来临,整个怒江峡谷山乡欢腾,家家杀年猪,村村乐陶陶,男女老少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人们在快乐的劳作中,准备着美味勾魂的绿色年饭。
印象中,傈僳族的节庆宴席以烤(煮)小猪、霞啦(漆油酒煮鸡)、包谷稀饭和簸箕饭(米饭、包谷饭和各种名特荤素菜肴置于簸箕上),加上杵酒(即嫩汁,是当地傈僳族用包谷酿制的非蒸馏水酒,度数不高,味道甜美)、布汁酒(傈僳族用包谷等粮食酿制的小锅烤酒,是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精品之一,清醇、绵软、甘美、回味悠长)为其主要特色。这次在双奎地村村支书胡兴忠家吃年饭,又有了新的收获。
傈僳族年饭的餐前烤肉,品质高端。这次在怒江,吃到了3次烤肉,烤架气派实用,彤红的栎炭火,绿色的食材,味道喷香,唯一“缺点”(当然是反话啦)就是块头太大,每一块有半个手巴掌大。傈僳烤肉味道太美妙——吃一块,满口香,满口油,顺着舌尖,滑向咽喉和五脏六腑,幸福滋润的感觉在心里升腾——大口吃肉,大碗喝布汁酒,高黎贡山的绿林清泉和拂面晨雾好似融入了血管神经,令人飘飘欲仙……
吃过烤肉,年夜饭正式上场。八仙桌上,陆续端上来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品着清炖鸡、炸酥肉、青椒炒肉、腊门火腿、油炸粉肠、红焖羊肉、牛汤锅、卤猪蹄髈、干椒炒车前草、白菜煮芋头、酸菜炒洋芋、猪脚杂锅菜、籼米粑粑、苦荞粑粑蘸蜂蜜、油炸花生米洋芋片等,喝着杵酒、布汁酒,最后再来一碗农家自种的香米饭。这个宴席阵仗,颠覆了我对原先贫困怒江农村年夜饭的预判。
红红的炭火,映照着幸福的面庞;醇美的年饭,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喷香的美酒,喝得人血脉贲张,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胡支书笑了:我们怒江的猪吃的是包谷、野菜、野果、中草药和野生菌,跑的是马拉松,有的猪还是野猪的杂交后代,城里的猪肉,咋个能跟这种猪肉相比!我们办了火腿合作社,在海拔2200米的腊门村山上,用“马拉松山猪”腌制火腿、腊肉、腊排骨和香肠,每年销售400多头猪,“腊门火腿”和自榨核桃油等,已成为怒江新的名特产品。甘南十大美食牛羊吃的是嫩草野菜和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放养的山鸡,吃昆虫野果,叫“金龟子飞鸡”,用核桃油炒鸡,柴火土锅慢慢炖。这一桌饭菜,都是绿色食品,城里人轻易吃不到呢!
怪不得,这个清炖鸡汤,鸡肉喷香,鸡汤醇厚,鲜美得无法形容,添了好几次,都被大家抢光。腊门火腿、牛汤锅、红焖羊肉等也是添加了好几回,就是那些素菜,也是清甜美味,好吃得不得了……
品尝着滋味醇美的年夜饭,琢磨着胡支书的生动介绍,正好印证了我的美食文化观点:企求健康人生,食用绿色食品,享受人间美味,是人们跨地域、跨民族的共同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不可阻挡的现代时尚和世界潮流。
真正的人间美食,七分食材,两分文化,一分烹饪;风水轮流转啊,见到了小康曙光的怒江,缘于环境、出产、文化等因素,其有机绿色食材、古朴简约的烹饪、原生的美食佳肴,走在了世界有机绿色餐饮和养生保健的前列;怒江傈僳农家的这桌绿色食材、烹饪简约、营养齐全、味道美妙的年夜饭,不正是古拙神奇滇味的绿色高端年夜饭的一个缩影吗?
酒足饭饱人微醺,来到院坝,年夜烧烤和酒会继续进行(烤肉,烤籼米粑粑、糍粑、洋芋、包谷、红薯,布汁酒等),熊熊炭火映照下,孩子们欢天喜地地燃放烟花,村寨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傈僳酒歌,欢快、悠远:
阿哩当哩当子来,当子来,阿哩洛哩洛子来,洛子来;洒间来波洒间来,洒间来,你吃来波你吃来,你吃来……
歌词大意是:今天不管不顾了,太高兴了,大家痛快喝酒,放声歌唱,纵情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