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食安委主任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①
原标题:镇街食安委主任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① 守护“舌尖安全”,五马南汇各有“绝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松江十大美食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食安县”“农安县”全域创建“满堂红”,高分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市”,更于2021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单位。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今日起,本报推出《镇街食安委主任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各乡镇(街道),看看他们是如何真抓实干守护百姓的“舌尖安全”。
五马街道、南汇街道,从地理方位上来说,恰好是“一北一南”,相当于分处在鹿城区的两边。人口稠密、商贸繁茂、游人如织,是它们共同的特色;既要保障市场繁荣,也要保障食品安全,则是摆在它们面前共同的挑战。
第一期《镇街食安委主任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带您走进这两个街道,听“食安守门人”讲述他们的“绝招”。
瓦市巷,又叫瓦市殿巷,巷子因集市出名。长约400米的瓦市巷,曾集聚着初旭鸭舌、姐妹鱼饼、胖子手撕鸡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本土美食,承载着不少老温州的记忆。瓦市巷也是鹿城区存在时间最为久远的露天市场,早在1968年就已正式开业。
时至今日,许多市民还是喜欢来瓦市巷、河西桥、高盈里一带马路市场买菜。但是,马路市场难免存在占道摆卖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今年4月起,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一带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包括排水管网整治、雨棚更换、弱电线整理等方面,目前工程还未全面完工,但是效果正慢慢显现。”五马街道办事处主任、五马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叶彬介绍,除了对这一带硬件上进行提升外,街道还联动五马市场监管所对市场内的食品安全严格把关,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查。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已检查沿街商户1400户次。
针对辖区的各大农贸市场,五马街道一直以来注重颜值和内涵的整体提升。自2020年开始,五马街道先后打造行前农贸市场、天雷巷农贸市场成为省放心农贸市场,其中天雷巷农贸市场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精心打造新型垃圾处理基地、垃圾分类教育基地、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市场党建之家、经营户之家等六大特色功能分区,引入“易腐垃圾生物全降解处理设备”,实现农贸市场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营造舒适市场环境。2021年3月,天雷巷农贸市场顺利通过浙江省第二批农贸市场“五化”改造验收。今年,天雷巷农贸市场大力推进禽产品无纸化全链条追溯,将鸡、鸭等禽类脚标融入“浙食链”溯源码元素,市民扫码可获悉禽类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信息与全链条交易流转信息,真正做到有效管控无合法来源的禽产品进入市场。
五马街道地处鹿城的中心城区,自古以来就是温州特色美食小吃的聚集地,不仅有五味和、温州酒家等“老字号”店铺,还有松糕、鱼圆等特色小吃。据统计,目前辖区内有1919家餐饮单位、357家超市便利店、5家农贸市场。
“自2021年起,我们以公园路为核心范围创建‘反对餐饮浪费示范街区’,对沿街餐饮店铺开展餐饮动态等级评定。”叶彬介绍,今年,他们已经着手开展深化“反对餐饮浪费示范街区”数字化建设的工作,特别是紧盯外卖餐饮这一食品安全监管的痛点难点,打造“去茶去”白鹿店外卖经营数改标杆,以点带面推进一批外卖经营商户上线“浙江外卖在线”平台,实现网络餐饮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全链条闭环管理。目前,示范街区内涉及外卖经营的商户已全部接入“浙江外卖在线”平台,“这样一来,消费者、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商家食品清洗、加工、制作等过程。”
除此之外,五马街道还坚持做强“校园食安智治”,在已完成27家学校“智慧阳光厨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如通过引入AI智能抓拍技术和物联感应设备,实现学校厨房线上监管、智能预警、实时自查等应用常态化运行。
如今的印象城,无疑是许多人心中认定的南汇街道新地标。作为浙南闽北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印象城依托中央绿轴和世纪公园的区位优势,打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街区式消费新场景,引入了320多个全业态品牌,其中餐饮企业80余家、超市2家,首店占比超6成。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食客,食得‘好’,更食得‘安’。”鹿城区南汇街道办事处主任、南汇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陈祥武介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正在全力推动印象城“阳光餐饮”示范街区的打造工作。
“我们与印象城的管理方负责人达成了共识,在餐饮企业入驻时就对其后厨建设予以规范,提档升级后厨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打造地面、墙面、顶面‘三面光’厨房,实现烹饪间、专间、洗消间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陈祥武表示,视频监控的全覆盖,是对入驻餐饮企业的一道“紧箍咒”,监管部门乃至消费者都能实时查看到后厨情况,必然会迫使餐饮企业从被动约束转变为主动约束,让自己成为守护“舌尖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据介绍,南汇街道已针对印象城建立一套“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管理模式,即政府部门监管、管理主体自治、餐饮企业自律。“管理方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进入退出机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对街区内餐饮单位进行全覆盖的自我检查;街道食安办每半年至少牵头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餐饮企业强化行业自律,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范加工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自查自改。”陈祥武表示,“进入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在给餐饮企业敲响警钟,让他们能够正视每一次的问题,及时改正。
此外,目前南汇街道正在大力推动印象城接入“阳光餐饮”街区数字应用场景,推行“一店一码”,将涉及食品的各类商铺将营业执照、许可证等信息综合集成录入系统。届时,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实时查看商家日常检查、量化等级、食品抽检、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
“我们通过打造Ole精品超市南汇店‘浙食链’应用标杆,全面整合和联通食品安全‘信息孤岛’。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可以扫‘浙食链’追溯码完成票证检查、流通链路追溯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处置等工作;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浙食链’溯源码,便能了解商品出厂检验情况、监督抽检结果和合格证明、消毒证明等信息。”陈祥武表示,目前Ole精品超市南汇店的进口水果和食用农产品已全部实现“浙食链”赋码。
据悉,借助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契机,南汇街道正在加快推进“浙食链”系统应用落地,构建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全程闭环监管体系,以数字化改革驱动食品管理“新引擎”,力求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新鲜、优质的食品。
“在成功打造Ole精品超市南汇店‘浙食链’应用标杆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推动‘浙食链’系统在辖区的应用,主攻农贸市场、大型商超、连锁店三大阵地。”陈祥武介绍,街道方面已主动和相关重点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对接,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要求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实行分批分类加速“浙食链”系统的推广使用,打通安全溯源最后一公里。目前,南汇街道已累计实现让342家商户的“浙食链”系统应用,实现对85243批次、150种产品的实时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