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盘锦地域景观与文化 彰显盘锦人民精神与智
“鹤舞赤洲”,一个响亮而诗意的名字,一个形象而富有内涵的称谓!这是组委会给“盘锦园”的权威命名。东陵特产
锦州世博会期间,人们通过盘锦园这个城市微缩景观,充分认识了解了盘锦,并已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盘锦园以其独到的构思与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构成元素、精美亮丽的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盘锦“鱼米之乡”、“湿地之都”、“生态之城”的无限魅力,也展现了全市人民在实施 “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伟大战略中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广大游客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被广大网民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城市展园”。
盘锦园可谓是整个盘锦的一个微缩景区,使我市独有的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风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建筑造型美观,比例协调,功能齐全,可观、可游、可憩,也正是这样全方位的园林艺术展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才使盘锦园最终获得辽宁城市展园建设最高奖项“综合类大奖”。
盘锦园由市园林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整体构思、方案设计由市园林管理处主要领导带领设计人员共同策划,通过实际查阅历史资料,调查地域文化、乡土人情,请教各方面专家多次论证和修改,最终形成一套图文并茂的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经市领导审定并得到了省政府组织的专家组的一致审核通过。
盘锦园以展现“鱼米之乡”,“生态湿地之都”的独特景观为设计主旨,在总体构图上,以水体和主路勾勒出“米”字轮廓,以支路、木栈道、茅草屋、木亭、回廊勾勒出“河蟹”的轮廓,辽宁美食特产分别代表着盘锦的两大特产——“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全园共设计五个景观展区:中心展馆景观区、湿地幻境景观区、水体垂钓景观区、休憩娱乐及小品景观区、绿化景观区。
中心展馆景观区代表了盘锦园的主题,其整体外观造型像一捆水稻,又像一个巨型粮仓,内部主要有展示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资料及与农业相关的犁杖、木锨、镐头、锄头、笸箩、石磨、升斗、镰刀等传统农具和真实的五谷杂粮与河蟹、鱼等特产,配以图文并茂的专题展版,详细讲解了盘锦的发展历程。该馆的建设,整体寓意着盘锦的农业发展史与欣欣向荣的景象,更预示着盘锦的未来节节升高,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湿地生态景观区是盘锦园的特色,因园区空间有限,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示盘锦特色,运用了虚实结合的造园手法,进行空间的扩展,在园区的最后方布置了一道巨型背景墙,作为全园的大背景,由近及远依次喷绘着芦苇荡、辽滨工业园、好旺角大厦、码头、造船厂、红海滩、石油开采装备、城市发展面貌、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天空等。同时巨幅展墙前栽种了芦苇和水稻,整体布置运用了空间透视关系,将背景墙上的画面与真实的湿地、蔚蓝的天空有机地融汇在一起,让游人站于其间,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盘锦湿地景观之中,流连忘返。
水体垂钓景观区是盘锦园的特有元素,在园中水体上方布置两处河蟹垂钓区,分时段举行小型垂钓比赛,让游客在体验垂钓河蟹的无限乐趣,又使盘锦的特产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利用水体和池壁展现出盘锦“白”与“黑”两大色彩元素。
休憩娱乐及小品景观区是盘锦园的又一亮点,为了使游人在游玩的时候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园区分别在东西两侧绿地至高点处布置了凉亭和回廊等建筑小品,这里既能休息又可赏园,而且还可以观赏到两侧城市展园的景色。在展园东南角处还布置了一座代表盘锦一个时代生活印记的茅草屋,从茅草屋的内外陈设及生活用品,足以领略到盘锦的历史文化及地域风情,这里纯正的盘锦大米粥,让客人从品尝中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在建筑小品中,入园的大门造型,其灵感来源于传统农具——犁杖,它是一种耕地的工具,既符合盘锦园的整体设计主题,又体现出盘锦人民的朴实勤劳。犁杖大门造型新颖别致,个性突出,吸引了游客到盘锦园区内参观游览,在此拍照留念。其他的建筑小品,如木栈桥、米字门、水中木船等,也都成为了园中的游览亮点。
绿化景观区是盘锦园的地域景观,为了充分体现盘锦地域特色,盘锦园绿化树种选择乔木为主,以“巨树”作为全园的绿化景观主景,“巨树”的主干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仿制塑造,四株30公分以上的真实垂柳栽植其中,垂柳的主干作为整个“巨树”的侧枝及分枝,共同组成令人震撼的巨树景观。以南方花卉作为主要的地被植物,用以调解提升整个园区的景观色彩,主色调是红色、黄色和绿色。
这五大景观区,形式新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同时又相互协调、交相辉映,紧扣盘锦园主题。正是这种科学合理的规划及新颖独特的设计,才使盘锦园最终获得了辽宁城市展园“规划设计奖”和“建筑小品奖”两项银奖。
盘锦园于2012年4月20日开工建设,主体及土建工程于2012年11月底完工,绿化及其他附属项目于2013年5月1日前竣工开园迎客。
在盘锦园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生态、低碳、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在队伍的选择上,选择了最具实力、信誉好的盘锦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负责施工,项目总负责人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市园林处领导担任,其他施工管理与工艺人员也都是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抢时间、保工期,市园林处派驻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并肩作战,吃住在工地,不分昼夜抢进度、保工期、抓质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展园的施工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有关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市住建委、市园林处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现场指挥督导,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工程建设中,从每一种材料、到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做到了科学管理、文明施工,使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质的标准。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住建委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市园林管理处领导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盘锦园的建设工作,并以出色的工艺和质量,赢得了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和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东陵特产得到了世界各地游人的好评。经过有关专家的审核评定,获得了辽宁城市展园“优质工程奖”金奖。
盘锦园开园后,前来观展的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盘锦园成为来锦州世博园的人必到展园之一。
在盘锦园,重点展示了盘锦两大特色产品——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在盘锦园稻米馆内和茅草屋内,展示盘锦大米及用盘锦大米做成的粥、大米茶等相关产品,供游人们品尝。在园中水体垂钓区放置真正的盘锦河蟹供游人们参观游览,让游人与河蟹近距离接触,了解河蟹,了解盘锦特产,同时分时间段地举办小型垂钓比赛活动,胜出者可品尝到现场蒸熟的河蟹,同时向前来游览的游客发放纪念册,受到游人们的喜爱。盘锦园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特产和湿地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丰富盘锦园展览的内容,向国内外游客展示滨海新盘锦的地域风情及特色文化,展示盘锦人民在创造美好家园过程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盘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果, 8月16日至22日,盘锦展园又推出了以“湿地之都,大美盘锦”为主题的活动周。
活动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参加活动,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海洋渔业局、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委、盘山县、大洼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等单位联合参演参展。
活动期间,在世园大舞台安排了歌舞表演,讲述盘锦人的故事,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歌颂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努力,积极建设滨海新盘锦所表现出来的实干与创新精神。还有宣传盘锦地域特色文化的上口子高跷、得胜镇辽河皮影戏以及剪纸、书法等特色文化活动。
丰富的展示活动,突出的地域特色,让盘锦园在以游客评价为主的展园评比中,荣获了辽宁城市展园“群众最喜爱城市展园”奖,捧得了“金奖杯”。
“盘锦园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元素色彩丰富,耐人品味,赏心悦目!”这是游人留下的简约评价。
的确,盘锦园的植物配置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后的创意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并以实施者的妙手巧绘而成。
为了能够充分体现盘锦地域特色,盘锦园绿化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为主,园内地被植物主色调为红色、黄色和绿色:由一品红和康乃馨等构成的红色元素,使园区洋溢着欢迎远方来客的热情;由勋章菊和三色堇等构成的黄色元素,提升了整个园区的明亮度,吸引了游客的到来;由鸟巢和春羽等构成的绿色元素,令人心旷神怡。园区内随处可见的鹤望兰,植株形态与鹤相似,寓意着盘锦是鹤的故乡。
水体区域主要栽植风车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并在池塘一角处种植了一小片水稻秧苗,与盘锦园主景稻米馆遥相呼应。游客与水稻能够亲密接触,尽享田园乐趣。
园区周边乔灌木配合,高低错落,与园内景色相互融合,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园艺境界。
开园后,盘锦园的游人始终络绎不绝。为确保观赏效果,园内每天安排志愿者10人,解说员2人,养护管理人员10人,负责主体景观的维护、植物的养护管理、池水和观赏鱼定期更换及园区清洁等工作。
如,对稻米馆、连廊、凉亭等进行合理的维护,使其始终保持原有的崭新面貌;对稻米馆内的传统农具等物件进行精心的保管;日常做好乔灌木和水生植物的修剪养护工作,每天对乔木进行清理枯黄枝、疏枝,同时对灌木、草坪进行修剪整形等,保持植物的观赏性;同时,对水生植物进行精心养护,使其长势自然美观;定期更换地被植物及应季花卉,园内许多花卉受季节性及生长环境的限制,需要定期更换,以确保园内鲜花盛开,景色迷人;定期更换池水及观赏鱼,以保持水清鱼肥的观赏效果;每天做好园区内卫生清洁工作,确保园路平整,路面无坑洼、无积水等。
正是独具匠心的植物选择与搭配、高质量的养护与管理,使盘锦园最终获得辽宁城市展园“植物配置奖”铜奖和辽宁城市展园”养护管理奖”金奖。
一座展园,留下一片特色风景;一部杰作,留下一段难忘记忆。愿盘锦展园四季皆美,景色常留!(张晓光 刘乃炼 首席记者黄世盛)